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x10
/L,血小板为50x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患者女,17岁,8岁时因老师发问首次突然昏倒,17岁时因频繁晕厥,抽搐4年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ECG示窦性心律,Q-T间期460 ms,T波电交替。
对明确诊断无意义的检查是
A:家族成员有早发猝死史 B:运动试验 C:动态ECG D:Valsalva试验 E:颅脑CT
患者女,17岁,8岁时因老师发问首次突然昏倒,17岁时因频繁晕厥,抽搐4年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ECG示窦性心律,Q-T间期460 ms,T波电交替。
对明确诊断无意义的检查是
A:家族成员有早发猝死史 B:运动试验 C:动态ECG D:Valsalva试验 E:颅脑CT
下列血液病最易出现哪种染色体组型异常
男性,26岁。健康体检时发现脾肋下4cm,转门诊检查。化验:Hb11Og/L,WBC62.5x10
/L,血小板310x10
/L,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原粒0.04(4%),早幼粒0.05(5%),中幼粒0.25(25%),晚幼粒0.31(31%),杆状核0.15(15%),分叶核0.12(12%),嗜酸性粒细胞0.05(5%),嗜碱性粒细胞0.03(3%)。
A:t(15;17) B:t(9;22)(q34;q11) C:t(8;14) D:+21 E:5q-
下列血液病最易出现哪种染色体组型异常
男性,26岁。健康体检时发现脾肋下4cm,转门诊检查。检验:Hb 110g/L,WBC 62.5x10
/L,血小板310x10
/L,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原粒0.04(4%),早幼粒0.05(5%),中幼粒0.25(25%),晚幼粒0.31(31%),杆状核0.15(15%),分叶核0.12(12%),嗜酸性粒细胞0.05(5%),嗜碱性粒细胞0.03(3%)。
A:t(15:17) B:t(9;22)(q34;q11) C:t(8:14) D:+21 E:5q
某男25岁,发热、乏力伴间断鼻衄3周,查皮肤粘膜有出血点,胸骨下段有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血象Hb72g/L,WBC 28.0×10
/L,PLT 22×10
/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早幼粒细胞85%,以病理性早幼粒细胞为主,胞浆中有大小不等颗粒,可见Aure小体,POX强阳性。
该患者的染色体检查易见到以下哪种异常
A:Ph染色体 B:t(15;17)易位 C:t(8;21) D:5q- E:inv(16)
某男性患者,47岁,鼻塞、流脓涕14天,头痛、呕吐3天。入院后查体,鼻内镜检查鼻腔有较多脓性分泌物,T39.7℃,WBC17×10
。
为明确诊断,入院后应立即进行的辅助检查是
A:耳镜检查 B:前鼻镜检查鼻腔 C:CT、MRI D:肝肾功能 E:间接喉镜检查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
/L,血小板为50×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
/L,血小板为50×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