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2岁。3个月来乏力,面色苍白。化验血Hb62g/L,WBC3.2x10
/L,分类N66%,L30%,M4%,Plt68x10
/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4%,成熟粒细胞分叶过多,胞浆内颗粒少,红系有巨幼样变,全片见巨核细胞54个,易见小巨核细胞。骨髓铁染色见环状铁粒幼细胞11%,染色体检查见-7,诊断为MDS。
按照FAB分型,该例MDS最可能的类型是
A:RA B:RAS C:RAEB D:CMML E:none
男,50岁,发热伴咳嗽2周余,查体: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肝,脾不肿大,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血常规检查:Hb90g/L,PLT95x10
/L,WBC3.0x10
/L,GRU61%,LYM30%,E4%,M4%,中幼粒细胞1%,易见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48%,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4%,易见双核中,晚幼粒细胞及巨杆状核粒细胞,红系22%,其中巨幼样幼红细胞5%,易见有核红细胞核畸形,核碎裂,小巨核细胞可见。铁染色内外铁均增加,红系PAS染色弱阳性
要确定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 B:骨髓组织病理检查 C:血清叶酸,维生素B
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析 D:抗人球试验和酸溶血试验 E:NAP,NAE染色
男,50岁,发热伴咳嗽2周余,查体: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肝,脾不肿大,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血常规检查:Hb90g/L,PLT95x10
/L,WBC3.0x10
/L,GRU61%,LYM30%,E4%,M4%,中幼粒细胞1%,易见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48%,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4%,易见双核中,晚幼粒细胞及巨杆状核粒细胞,红系22%,其中巨幼样幼红细胞5%,易见有核红细胞核畸形,核碎裂,小巨核细胞可见。铁染色内外铁均增加,红系PAS染色弱阳性
如果骨髓检查中,可见本病细胞,临床上分为哪一期
A:I1期 B:I2期 C:I3期 D:I3E期 E:Ⅳ期
男性,70岁,头昏苍白半年,发热伴皮肤瘀斑瘀点1周。体检:体温39℃,贫血貌,胸骨压痛(-)。HGB56g/L,WN21.2x10
/L,PLT40x10
/L。尿常规隐血(-)。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0.08,红系出现有核细胞和巨大红细胞,粒系分叶过多,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
分型应是
A:RA B:RAS C:RAEB D:RAEB-T E:CMML
某男性患者,67岁,因面色苍白伴头晕纳差乏力余年,加重伴浮肿一个月入院。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面色苍白,后出现头晕乏力.纳差腹胀.消瘦。一个月前见双下肢浮肿,夜尿多,活动后心悸气促,无发热,尿量正常。无尿频尿急,无咳嗽.咳痰。大便成形,未留意过大便颜色。体检:T36.8℃,P100次/分,R24次/分,BP180/105mmHg,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双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淤斑,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未及,脾肋下3cm,双肾区无叩痛,无病理反射,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提示:骨穿结果:骨髓增生活跃Ⅱ度,红系增生活跃,可见豪周氏小体,点彩红细胞,花瓣核红细胞和个别晚巨红细胞,粒细胞增生正常,全片巨核细胞8个,其中裸核2个,过渡型4个,产板型0个,可见2个小巨核细胞。根据以上情况及骨穿报告,你认为下一步应做何检查
A:血清叶酸.B12测定 B:肿瘤标志物检测 C: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 D:骨髓内外铁染色 E:血红蛋白电泳 F:胃镜 G:肠镜 H:PPD试验
患儿女,12岁,皮肤广泛紫癜伴大量鼻出血1周,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检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如下:Hb80g/L,WBC9.4×10
/L,PLT22×10
/L。出血时间11分钟,束臂试验阳性。APTT、PT正常。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和红系基本正常,巨核细胞增多,以幼巨核细胞为主,未见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该病的病因是
A: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被大量破坏 B: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 C:造血干细胞损伤 D:缺少叶酸、维生素B
E:基因突变
某女性患者,29岁。月经量多3年,皮肤紫癜1周,体检双下肢可见点片状瘀斑,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不大。血象: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6.6×10
//L,血小板26×10
/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比例及分布正常,巨核细胞126个/视野,其中颗粒型0.85,裸核0.15,无产板型巨核细胞。
该患者的诊断应首先考虑为
A: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B: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巨核细胞白血病 E: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某女性患儿,12岁。皮肤广泛紫癜伴大量鼻出血1周,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检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如下:Hb80g/L,WBC9.4×10
/L,PLT22×10
/L。出血时间11分钟,束臂试验阳性。APTT、PT正常。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和红系基本正常,巨核细胞增多,以幼巨核细胞为主,未见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该病的病因是
A: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被大量破坏 B: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 C:造血干细胞损伤 D:缺少叶酸、维生素B
E:基因突变
某女性患者,21岁。未婚,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半年余,近1个月加重伴心慌就诊。患者饭量较少,挑食,不喜肉食。睡眠较差,体重无明显变化,二便正常。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月经初潮14岁,7天127天,末次月经半月前,近2年感月经量多,半年来更加明显。查体:T36.5℃,P103次/分,R19次/分,Bp115/75mmHg,一般状态尚好,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巩膜不黄,口唇苍白,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尿常规(-),大便潜血(-)。
该患者的骨髓其他细胞系统的情况
A:粒细胞系统比例相对减低 B:粒细胞系统各阶段间比例及形态基本正常 C:中性粒细胞胞核肿胀,染色质疏松 D:部分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 E:可见细胞胞体过大、分叶过多的巨核细胞 F:单核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G:淋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