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男性,26岁,突然出现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持续10余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血常规示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增多,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力的证据是
A:贫血,出血 B:发热,畏寒 C:胸骨压痛 D:肝脾肿大 E:骨髓中出现大量原始细胞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型)
按药理作用的关系分型的B型ADR
A:副作用 B:继发反应 C:首剂效应 D:特异质反应 E:致畸,致癌,致突变等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型)
按药理作用的关系分型的C型ADR
A:副作用 B:继发反应 C:首剂效应 D:特异质反应 E:致畸,致癌,致突变等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型)
按药理作用的关系分型的B型ADR
A:致癌 B:后遗效应 C:毒性反应 D:过敏反应 E:停药综合征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型)
按药理作用的关系分型的C型ADR
A:致癌 B:后遗效应 C:毒性反应 D:过敏反应 E:停药综合征
类白血病反应分型有7种,其中以哪种最多见
A:淋巴细胞型 B:中性粒细胞型 C:单核细胞型 D:嗜酸性粒细胞型 E:红白血病型
类白血病反应
A: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明显 B:NAP积分明显增高 C:网织红细胞增高,>15% D:a-NAE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 E:原始粒细胞>50%
类白血病反应
A: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明显 B:NAP积分明显增高 C:α-NAE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 D:网织红细胞增高,>15% E:原始粒细胞>50%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不会出现 ()
A:血片中有原始细胞 B:白细胞总数超过50×109/L C:NAP积分增高 D:急性白血病转变 E:早幼粒细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