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2型细胞能分泌IL-4,IL-5等细胞因子,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有关,能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还分泌IL-10,IL-13以及CCL-7等一些趋化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体内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可促进IgE类别转换的细胞因子是

A:IL-5 B:IL-10 C:IL-4 D:IL-13 E:CCL-7

Th2型细胞能分泌IL-4,IL-5等细胞因子,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有关,能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还分泌IL-10,IL-13以及CCL-7等一些趋化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体内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具有刺激嗜酸粒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0 B:CCL-7 C:IL-4 D:IL-13 E:IL-5

Th2型细胞能分泌IL-4,IL-5等细胞因子,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有关,能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还分泌IL-10,IL-13以及CCL-7等一些趋化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体内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可抑制IL-2合成的细胞因子是

A:IL-13 B:CCL-7 C:IL-4 D:IL-10 E:IL-5

男,3岁。今起突然高热伴咽痛。查体:体温39℃,精神差,咽部及周围充血,有疱疹及小溃疡。血白细胞总数为7x10/L,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该病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

A:合胞病毒 B:疱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副流感病毒 E:柯萨奇病毒

女孩7岁。因"发热1个月余,伴双下肢疼痛8天"住院。体检:体温39℃,面色苍白,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肝肋下4cm,睥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无特殊。血常规:Hb85g/L,WBC25x10/L,N14%,L80%,PLT45x10/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4%,直径<12μ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胞浆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前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EFV6-CBFA2融合基因。

下列骨髓象哪项与上述诊断相符( )

A:异常细胞形态偏大,胞质嗜碱性强,多空泡 B:异常细胞大小一致,以小型为主,PAS染色阳性 C:异常细胞形态大,核呈镜影对称,且有明显核仁 D:异常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E:异常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物抑制

女孩7岁。因"发热1个月余,伴双下肢疼痛8天"住院。体检:体温39℃,面色苍白,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肝肋下4cm,睥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无特殊。血常规:Hb85g/L,WBC25x10/L,N14%,L80%,PLT45x10/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4%,直径<12μ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胞浆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前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EFV6-CBFA2融合基因。

如本例早期强化治疗期间出现头痛,呕吐,面瘫。为明确原因,应首先采取哪项诊断措施( )

A:复查骨髓象 B: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C:头颅CT D:脑电图检查 E:腰椎穿刺,查脑脊液常规,生化及找异常细胞

女孩7岁。因"发热1个月余,伴双下肢疼痛8天"住院。体检:体温39℃,面色苍白,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肝肋下4cm,睥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无特殊。血常规:Hb85g/L,WBC25x10/L,N14%,L80%,PLT45x10/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4%,直径<12μ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胞浆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前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EFV6-CBFA2融合基因。

如经检查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经积极治疗,再次取得完全缓解。为争取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下列哪项治疗措施首选( )

A:采用更强烈的化疗方案 B: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C:增加大剂量甲氨蝶呤剂量 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E:原方案继续治疗

某男,31岁。油漆工人。因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伴下肢反复瘀点2年就诊。体检:重度贫血貌,心率120次/min,心尖部SMⅡ,肝脾未触及。化验:RBC 2.0×10/L,Hb 60 g/L,WBC 3.0×10/L,血小板35×lO/L,网织红细胞0.004(O.4%)。MCV 90n(90μm)。

[假设信息]假如骨髓涂片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粒占0.12(12%),红系占0.54(54%),红系细胞有巨幼样变,粒系有核分叶过多现象,此时诊断可能是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红白血病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类白血病反应

某男,68岁,发热1周。查体:贫血貌,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红蛋白80 g/L,白细胞2×10/L,血小板45×10/L。

骨髓检查原粒细胞占50%,治疗首选

A:放射治疗 B:血浆交换 C:联合化疗 D:干扰素治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某女性患者,43岁。主诉乏力7个月,伴左上腹饱胀感。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未触及,脾肋下4cm。RBC 3.0×10/L,Hb 100g/L,WBC120×10/L,PLT300×10/L。分类:原粒细胞0.03,早幼粒细胞0.03,中幼粒细胞0.1,晚幼粒细胞0.4,杆状核粒细胞0.34,嗜碱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

3年后患者出现发热,贫血加重,脾大,脾肋下6cm。Hb80/L,WBC202×10/L,PLT 1100×10/L。骨髓检查:原粒细胞0.12,早幼粒细胞0.3,嗜碱性粒细胞0.25,诊断应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变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