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5岁,阴道出血,淋漓不尽3个月,行宫腔内膜诊刮术示内膜腺体单纯性增生,B超示子宫肌壁间,浆膜下多发性结节,行子宫全切送检
多发性结节镜下观如图所示,正确的诊断是 ( )

A: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B:子宫平滑肌肉瘤 C:子宫纤维瘤 D:子宫纤维肉瘤 E:子宫腺肌瘤
患者女性,55岁,阴道出血,淋漓不尽3个月,行宫腔内膜诊刮术示内膜腺体单纯性增生,B超示子宫肌壁间,浆膜下多发性结节,行子宫全切送检
该病变最多见于 ( )
A:胃肠道 B:子宫 C:食管 D:肩背部皮下组织 E:四肢及躯干的皮下
患者女,33岁人,结婚5年未孕,月经不规则多年,已闭经4个月,B型超声:内膜增厚1.0 cm,内膜回声不均,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尿妊娠试验阴性。
子宫内膜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正常内膜增生期 B:子宫内膜分泌反应 C: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 D: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E:子宫内膜息肉
患者女,38岁,因“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6个月”来诊。末前次月经8月1日,末次月经9月1日,9月8日阴道出血量仍多,有血块。诊断性刮宫刮出少量血凝块及内膜组织,部分呈息肉状。镜下见破碎子宫内膜,有的呈增生期反应,有的呈不规则增生,有的伴分泌反应,可见厚壁血管丛。
诊断首先考虑为
A: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 B: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 C:子宫内膜不规则脱卸 D:子宫内膜息肉 E:子宫Mu2llerian混合瘤
患者女,38岁,因“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6个月”来诊。末前次月经8月1日,末次月经9月1日,9月8日阴道出血量仍多,有血块。诊断性刮宫刮出少量血凝块及内膜组织,部分呈息肉状。镜下见破碎子宫内膜,有的呈增生期反应,有的呈不规则增生,有的伴分泌反应,可见厚壁血管丛。
镜下局部腺体如图所示,诊断考虑为
A: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 B:局部复杂性增生 C:嗜酸性乳头状化生 D:嗜酸性不典型乳头状化生 E: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医源性因素会引起某些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包括药物,放置节育环,手术等。
与子宫内膜变化不对应的是
A: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可使子宫内膜腺体萎缩和间质蜕膜变化 B:口服避孕药抑制内膜增殖,使内膜分泌不良 C:持续雌激素刺激可能导致内膜不规则增生及息肉形成 D:大剂量孕激素会导致内膜增厚,发生不典型增生的危险性增加 E:长期应用他莫昔芬,并发内膜息肉和内膜增殖症以及腺癌的比例增加
患者,女性,30岁。流产后出现月经不调,周期正常,经期延长,伴下腹坠胀,乏力,拟诊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患者取到子宫内膜活检报告,支持诊断的是
A:增殖期内膜 B:大量分泌期内膜 C:囊性增生内膜 D:增生期与分泌期内膜共存 E:不典型增生内膜
某女性患者,31岁,月经失调8年,结婚6年,原发不孕,阴道持续出血1月余,量时多时少。查体:身高160cm,体重70kg,体毛较重,心肺检查阴性,腹软,无压痛,未触及肿物。妇科检查:已婚外阴,阴毛较重,阴道通畅,内有少量血来自子宫,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B型超声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内膜厚10mm,双卵巢呈多囊性改变。
行诊断性刮宫刮取子宫内膜活检,可能的病理改变有哪些
A:增生期子宫内膜 B:分泌期子宫内膜 C: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 D: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 E: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F:老年性子宫内膜 G:子宫内膜癌 H:子宫内膜结核
某女性患者,31岁,月经失调8年,结婚6年,原发不孕,阴道持续出血1月余,量时多时少。查体:身高160cm,体重70kg,体毛较重,心肺检查阴性,腹软,无压痛,未触及肿物。妇科检查:已婚外阴,阴毛较重,阴道通畅,内有少量血来自子宫,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B型超声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内膜厚10mm,双卵巢呈多囊性改变。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原因包括
A:长期不排卵 B:子宫内膜炎 C:多次流产 D:多囊卵巢综合征 E:卵巢分泌雌激素肿瘤 F:肥胖 G:长期口服避孕药 H:服用三苯氧胺
阿托品用于解脱胃痉挛时,会引起口干、心悸和便秘等副作用;而当用于麻醉前给药时,其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可减少呼吸道分泌,可以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及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阿托品在不同的临床应用中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理作用说明
A:阿托品副作用严重 B:阿托品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C:阿托品治疗作用强于副作用 D:阿托品治疗作用弱于副作用 E:副作用和治疗作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