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为
A:0.50~0.70(50%~70%) B:0.01~0.05(1%~5%) C:0~0.01(0~1%) D:0.20~0.40(20%~40%) E:0.03~0.08(3%~8%)
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参考范围
淋巴细胞为
A:0.50~0.70(50%~70%) B:0.01~0.05(1%~5%) C:0~0.01(0~1%) D:0.20~0.40(20%~40%) E:0.03~0.08(3%~8%)
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参考范围
单核细胞为
A:0.50~0.70(50%~70%) B:0.01~0.05(1%~5%) C:0~0.01(0~1%) D:0.20~0.40(20%~40%) E:0.03~0.08(3%~8%)
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参考范围
嗜碱性粒细胞为
A:0.50~0.70(50%~70%) B:0.01~0.05(1%~5%) C:0~0.01(0~1%) D:0.20~0.40(20%~40%) E:0.03~0.08(3%~8%)
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参考范围
嗜酸性粒细胞为
A:0.50~0.70(50%~70%) B:0.01~0.05(1%~5%) C:0~0.01(0~1%) D:0.20~0.40(20%~40%) E:0.03~0.08(3%~8%)
95%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指
A:95%某特定人群的某指标测定值在此范围内 B:凡在此范围的都正常 C:不在此范围内都不正常 D:此范围可作为医学诊断依据 E:为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而抽取得样本例数多时应分组计算
确定参考值范围最好是()
A:百分位数法 B:正态分布法 C:对数正态分布法 D:百分位数法或者正态分布法都可以,两种方法是近似的 E:根据原始数据的分布类型确定参考值范围
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正态分布法求95%的参考值范围,其公式一定是
±1.96s B:如果测定值在性别间或年龄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和实际意义,则无法确定参考值范围 C:某项指标超出参考值范围的人是异常或不健康的 D:医学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生理、生化等指标的波动范围 E:求偏峰分布资料的参考值范围时,P25~P75近似于
±1.96s
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正态分布法求95%的参考值范围,其公式一定是
±1.96s B:如果测定值在性别间或年龄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和实际意义,则无法确定参考值范围 C:某项指标超出参考值范围的人是异常或不健康的 D:医学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生理、生化等指标的波动范围 E:求偏峰分布资料的参考值范围时,P25~P75近似于
±1.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