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能用于胃癌辅助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不多,主要有CA72-4,PGI1及PGI1/PGI2比值,GPDA(甘氨酰脯氨酰二肽氨基肽酶)等。
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PGI1及PGI1/PGI2比值均明显降低,提示其可用于
A:胃癌的确诊 B:胃癌的治疗监测 C:胃癌的复发指标 D:胃癌癌前病变的早期预警 E:仅用于胃癌的辅助诊断或疗效观察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能用于胃癌辅助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不多,主要有CA72-4,PGI1及PGI1/PGI2比值,GPDA(甘氨酰脯氨酰二肽氨基肽酶)等。
胃癌患者血清中GDPA升高,提示
A:胃癌复发 B:胃癌发生肝转移 C:胃癌早期 D:胃癌晚期 E:胃癌癌前病变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能用于胃癌辅助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不多,主要有CA72-4,PGI1及PGI1/PGI2比值,GPDA(甘氨酰脯氨酰二肽氨基肽酶)等。
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水平增高一般是在胃癌的
A:胃癌癌前病变 B:胃癌的I1~I2期 C:胃癌的I2~I3期 D:胃癌的I3~Ⅳ期 E:胃癌的Ⅳ~Ⅴ期
某女性患者,29岁,因“人工流产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来诊。查体: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质软。尿妊娠试验(+)。临床拟诊为绒毛膜癌。
对诊断绒毛膜癌最有帮助的特异性声像图表现是
A:子宫增大,超过妊娠周数 B:子宫肌层内血流异常丰富紊乱,并探及动静脉瘘样频谱 C: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 D:子宫肌层变薄 E:宫腔内充满大小不等无回声区,呈“蜂窝状”
绒毛膜癌( )
A:分泌雌激素 B:无绒毛,HCG增高 C:无绒毛,hPL增高 D:紫褐色结节 E:有绒毛,阴道紫蓝色结节
常应用于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普查的是()
A:癌胚抗原检测 B:绒毛膜促性激素检测 C:雌激素受体检测 D: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 E: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
绒毛膜癌可产生()。
A:雌激素 B:雄激素 C:催乳素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降钙素
绒毛膜上皮癌Ⅰ期()
A:阴道左侧壁有1.5cm直径紫蓝结节 B:宫腔组织病理报告"绒毛上皮细胞增生,绒毛间质水肿,血管消失" C:子宫切除标本病理报告"滋养细胞增生侵入子宫肌层和血管,伴有大量出血坏死,不见绒毛结构" D:A和B E:A和C
绒毛膜上皮癌:()
A:阴道左侧壁有1.5cm直径紫蓝结节 B:宫腔组织病理报告"绒毛上皮细胞增生,绒毛间质水肿,血管消失" C:子宫切除标本病理报告"滋养细胞增生侵入子宫肌层和血管,伴有大量出血坏死,不见绒毛结构" D:A和B E:A和C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和恶性葡萄胎的最大区别在于
A:滋养叶细胞增生 B:是否有绒毛结构 C:发生于妊娠妇女 D:血、尿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 E:远处转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