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x10
/L,血小板为50x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临床分型为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髓系白血病M1型 C: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 D: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 E:急性髓系白血病M4型
患者女性,28岁。因发热,头晕,纳差,乏力2周入院就诊,查血象提示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30x10
/L,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依据哪些方面进行分型
A:形态学和组织化学 B:骨髓活检和细胞遗传学 C: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D:骨髓细胞培养和免疫学 E: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
女性,35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最可能的细胞类型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B:急性淋巴细胞性 C:急性单核细胞性 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 E:急性早幼粒细胞型
患儿女,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不肿大,双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数12x10
/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列哪个因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高危因素
A:免疫分型为早期前B型 B:染色体数目为高二倍体 C:泼尼松诱导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为2.0x10
/L D:诊断时白细胞数20x10
/L E:年龄5岁
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型的标准为
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NEC) B: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 C:骨髓中原始粒细胞>80%(NEC) D:骨髓中原始粒细胞>70%(NEC) E: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NEC)
某女性患者,36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最可能的细胞类型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B:急性淋巴细胞性 C:急性单核细胞性 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 E:急性早幼粒细胞型
某女性患者,29岁,因发热、头晕、纳差、乏力2周入院就诊,查血象提示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30×10
/L,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依据哪些方面进行分型
A:形态学和组织化学 B:骨髓活检和细胞遗传学 C: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D:骨髓细胞培养和免疫学 E: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
/L,血小板为50×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临床分型为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髓系白血病M1型 C: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 D: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 E:急性髓系白血病M4型
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型的标准为()
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NE B: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 C:骨髓中原始粒细胞>80%(NE D:骨髓中原始粒细胞>70%(NE E: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