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5岁,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10天,乏力伴牙龈出血2天,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胸骨有压痛。化检Hb 80g/L,WBC 13.8x10
/L,PLT 25x10
/L,临床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下列支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验是
A:过氧化物酶阳性 B:PAS阳性成块或颗粒状 C:非特异酯酶阳性,NaF抑制 D:非特异酯酶阳性,NaF不抑制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阴性
男,33岁,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半月,头昏,乏力伴牙龈出血3天,查体: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胸骨压痛明显。化验检查WBC14.8x10
/L,Hb 80g/L,PLT 25x10
/L,临床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验是
A:过氧化物酶核苏丹黑染色阳性 B:PAS阳性成块或颗粒状 C:非特异酯酶阴性,NaF抑制 D:非特异酯酶阳性,NaF不抑制 E:中性粒细胞酸性磷酸酶升高或阳性
患者女性,28岁。因发热,头晕,纳差,乏力2周入院就诊,查血象提示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30x10
/L,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染色检查为
A: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 B:糖原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糖原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患儿女,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不肿大,双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数12x10
/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列哪个因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高危因素
A:免疫分型为早期前B型 B:染色体数目为高二倍体 C:泼尼松诱导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为2.0x10
/L D:诊断时白细胞数20x10
/L E:年龄5岁
某男性患者,33岁,发热l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瘀斑,大便呈紫红色入院。化验:Hb85g/L,WBC1.5×10
/L,血小板53×10
/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加幼稚细胞占0.85(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该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临床分型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型 C: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 D: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 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型
某女性患者,29岁,因发热、头晕、纳差、乏力2周入院就诊,查血象提示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30×10
/L,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染色检查为
A: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 B:糖原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糖原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某男性患者,36岁,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10天,乏力伴牙龈出血2天,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胸骨有压痛。化检Hb 80g/L,WBC 13.8×10
/L,PLT 25×10
/L,临床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以下支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验是
A:过氧化物酶阳性 B:PAS阳性成块或颗粒状 C:非特异酯酶阳性,NaF抑制 D:非特异酯酶阳性,NaF不抑制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阴性
某男性患者,34岁,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半月,头昏、乏力伴牙龈出血3天,查体: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胸骨压痛明显。化验检查WBC14.8×10
/L,Hb 80g/L,PLT 25×10
/L,临床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验是
A:过氧化物酶核苏丹黑染色阳性 B:PAS阳性成块或颗粒状 C:非特异酯酶阴性,NaF抑制 D:非特异酯酶阳性,NaF不抑制 E:中性粒细胞酸性磷酸酶升高或阳性
某男性患者,36岁,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10天,乏力伴牙龈出血2天,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胸骨有压痛。化检Hb80g/L,WBC13.8×10
/L,Plt25×10
/L,临床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以下支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验是
A:过氧化物酶阳性 B:PAS阳性成块或颗粒状 C:非特异酯酶阳性,NaF抑制 D:非特异酯酶阳性,NaF不抑制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阴性
特异性酯酶染色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规化学染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特异性酯酶阴性可排除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早幼粒细胞染色为强阳性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染色呈强阳性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呈阳性 E:急性红白血病时染色呈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