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5岁,因“持续高热2d”来诊。夏季发病,伴头痛,呕吐数次,抽搐1次,精神差。查体:T40℃;嗜睡;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血常规:WBC17.0x10/L,N0.75;脑脊液:无色透明,有核细胞80x10/L。

住院过程中,该患儿仍高热不退,并出现反复抽搐,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不恰当的抢救措施是

A:持续应用亚冬眠疗法退热 B:静脉给予地塞米松 C:加强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D:可先利尿或同时用强心药 E:必要时应用机械辅助呼吸

病历摘要:9岁男孩,夜间睡眠时突然发生右侧口角和面部抽搐,双目凝视,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抽搐持续约10~15分钟。体检:体温36℃,神志清楚,对答准确,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2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脑膜刺激征阴性。脑电图示:颞中部,中央区棘-慢波放电灶。

癫痫持续状态正确的是什么?

A: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 B:反复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发作间意识不恢复 C:原有神经系统异常 D:复杂部分性癫痫可有非抽动性持续状态 E:持续状态以癫痫大发作为多 F:高热惊厥不发作持续状态

男性,68岁。病人持续性寒战高热1周余,伴有头痛,恶心等,这几天会阴部有坠胀感,便意不尽,排尿不适,大便有黏液。

病人经补液加抗菌治疗后,体温仍持续在38℃左右,经肛门镜下细针穿刺有脓液,最大可能应考虑为

A:混合痔 B:复杂性肛瘘 C:肛门周围脓肿 D: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E: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患者男,35岁,因“皮肤红疹伴关节痛20 d,发热2 d”来诊。患者于20 d前外出游玩时被蜱叮咬右小腿,后局部起红色小丘疹,轻度瘙痒,未特殊处理;随后皮损逐渐向外扩展成斑片,中央部分呈消退倾向,并出现全身不适和膝,踝,肘等关节疼痛,以膝关节为甚,呈游走性,活动后明显加重,予阿司咪唑(息斯敏)等抗组胺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近2 d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尿,粪基本正常。否认关节炎,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到过血吸虫疫区。查体:T 39 ℃,P 105次/min,R 20次/min,BP 120/70 mmHg;意识清楚;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小腿外侧(被叮咬处)见环状红斑疹,中央部分皮疹已消退,无脱屑和渗出,皮损部位触之稍硬,皮温略高;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近端肌肉轻度压痛,膝,踝,肘等关节活动良好,浮髌试验(-)。提示 :患者持续高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加重,膝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

此时应做的处理包括(提示 患者持续高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加重,膝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

A:肌内注射吗啡 B:肛塞双氯芬酸钠栓剂 C:膝关节曲安奈德封闭 D:禁食 E:吸氧 F: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G:输注血浆 H:补充液体

病历摘要: 患儿男性,12岁。左大腿下段持续剧痛伴高热7天,体温39~40℃,寒战,食欲差;体查:左大腿下段稍肿胀,局部皮温高,深压痛。

该疾病早期诊断的依据是: 提示:男孩被诊断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A:起病急,高热,有深压痛 B:患部持续疼痛,不愿活动患肢 C:X线片显示骨膜反应 D: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E:一开始即出现局部红,肿,热等炎症征象 F:患肢活动自如

病人女性,20岁,因"突起高热3天"从发热门诊收入院。查体:体温39.7℃,脉搏120次/分,律不齐,对光反应迟钝,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颈强直(+)。初步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高热引起惊厥,抽搐时的处理为

A: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可减低室温 B:以脱水为主,必要时可合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速尿等 C:使用镇静剂,首选地西泮 D:以吸痰,给氧为主,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插管 E:及时处理高热,抽搐,呼吸衰竭

高热持续期( )

A:血液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断升高 B: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断升高 C:血液温度等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再升高 D:血液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开始回降 E: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开始回降

某女性患者,39岁,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5年,9小时前参加宴会后突发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既往无胃病病史。查体:T39.0℃畏寒寒战,巩膜黄染,左上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肝浊音界正常,Murphy(+),肠鸣音正常。

若患者持续高热不退,黄疸较前加重,首先考虑

A:合并胆道梗阻 B:消化道出血 C:胰腺假性囊肿 D:麻痹性肠梗阻 E:败血症

高热持续期的特点是

A:产热大于散热 B:产热持续增加 C:散热持续减少 D: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 E: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