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探针标记时的反应方式不同,核酸探针的标记方法可分为化学法和酶促法两种。其中酶促法是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标记方法。

缺口平移法中利用的工具酶是

A:大肠埃希菌DNA聚合酶I1 B:大肠埃希菌DNA聚合酶I2 C:大肠埃希菌DNA聚合酶I3 D:Klenow片段 E:Taq酶

男性,62岁。腹痛伴发热和黄疸3天。烦躁,有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血象WBC3.5x10/L,N0.85。血,尿淀粉酶正常。

此时患者合并有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神经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某男,30岁,长期嗜酒,中上腹疼痛8h,伴发热,恶心。既往体健。查体:患者弯腰抱膝位,T39.2℃,中上腹压痛不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少;血清淀粉酶增高(超过正常3倍)。

若给予"加贝酯200mg,溶于500ml糖盐水中静滴"处理,其目的是为了

A: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B: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C:抗菌药物 D:营养支持 E:抑制胰酶活性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能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 B:温度从80℃开始,每增加10℃,酶促反应速度增加1~2倍 C:超过37℃后,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变慢 D:从25℃~35℃增高10℃,酶促反应速度将增加1倍 E:超过100℃后,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加快

某男,31岁,长期嗜酒,中上腹疼痛8h,伴发热、恶心。既往体健。查体:患者弯腰抱膝位,T39.2℃,中上腹压痛不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少;血清淀粉酶增高(超过正常3倍)。

若给予"加贝酯200mg,溶于500ml糖盐水中静滴"处理,其目的是为了

A: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B: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C:抗菌药物 D:营养支持 E:抑制胰酶活性

某男,57岁,餐后出现上腹剧烈疼痛,伴呕吐,查体:T39℃,血压:80/50mmHg,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阳性,WBC16.0×10/L,淀粉酶1000苏氏单位

以下哪项治疗是无益的

A:镇痛解痉 B:胃肠减压 C:抑制胰腺分泌及胰酶活性药物 D: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E:肾上腺皮质激素

某男,57岁,餐后出现上腹剧烈疼痛,伴呕吐,查体:T39℃,血压:80/50mmHg,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阳性,WBC16.0×10/L,淀粉酶1000苏氏单位

对诊断帮助不大的检查是

A:GT-Ⅱ B:弹力蛋白酶Ⅰ C:铁蛋白 D:CEA E:AKP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每增加10℃,酶促反应速度增加1~2倍 B:能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 C:一般地说,在25~35℃之间,温度每增加10℃,酶促反应速度增加1~2倍 D:超过37℃后,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变慢 E:温度可影响酶促反应的平衡点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能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 B:温度从80℃开始,每增加10℃,酶促反应速度增加1~2倍 C:超过37℃后,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变慢 D:从25℃~35℃增高10℃,酶促反应速度将增加1倍 E:超过100℃后,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加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