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9个月,因“腹部持续剧烈疼痛伴腹泻16h”来诊。排粪共3次,开始为黏液状,后呈血水样,伴呕吐2次。查体:T39.3℃,P150次/min,BP83/52mmHg;面色苍灰;腹部膨隆,软,上腹部明显压痛,肠鸣音减弱;肛门指检指套上见血迹。
目前诊断为(提示腹部X线片(立位):小肠扩张较前明显,肠间隙增宽,部分肠管僵硬,肠黏膜变粗有深锯齿样改变,黏膜下可见小囊泡积气。)
A:腹型过敏性紫癜 B: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C:克罗恩病 D:梅克尔憩室 E:肠套叠 F:小肠旋转不良
患者男,65岁,腹部隐痛不适,排便次数增多,偶有黏液6个月,加重伴腹胀15d。近3d未排便。查体:体温38.5℃,脉搏86次/min,血压14/9kPa(105/67.5mmHg),全腹膨隆,可见肠型,左下腹部有压痛,肌紧张,有高调肠鸣音,直肠指检无异常,腹部X线平片:左中上腹可见两个气液平面,脐周数个小气液平面。血白细胞18x109/L,血红蛋白92g/L。
若行手术,术中发现是乙状结肠和直肠交界处癌性梗阻,肿块大小5cmx5cmx4cm,活动尚可,最适宜的处理应是
A:经腹会阴癌肿根治性切除术 B:乙状结肠造口,二期手术切除癌肿 C:左半结肠切除术 D:癌肿切除,乙状结肠造口 E:经腹癌肿切除,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
男性患者,36岁。间断黏液血便8年,加重2个月。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为明显血便,粪质少。辅助检查:Hb 126g/L;zongR 20mm/h;肠镜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散在针尖样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大便潜血(++)。
该患者突然出现发热,腹痛,排便,排气停止。查体: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患者出现该并发症的诱因是
A:钡剂灌肠 B:糖皮质激素局部灌肠 C: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 D:全腹CT检查 E:肠镜检查 F:阿片类制剂的应用 G:低钾血症
患者,女,37岁,反复腹泻,腹痛伴里急后重,粪便呈糊状,伴黏液,脓血1年余,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近2天来,患者腹泻次数增加,每天达10余次。T39.8℃,P96次/分,R26次/分,BP98/66mmHg,诊断为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下列不符合病情的表现为
A:黏液脓血便 B:白细胞计数降低 C:C反应蛋白增高 D: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E:结肠镜检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
魏先生,67岁,因大便次数增多、排黏液血便、便秘2个月而来院诊治,怀疑为直肠癌收入院。
病人入院3天后,确诊为腹膜返折以下的低分化直肠癌,拟行Miles手术,下列术前胃肠道准备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补充维生素K B:术前3日开始进少渣流食 C:术前2~3天口服缓泻药 D:术前口服肠道吸收的抗生素 E:术前晚、术日晨清洁灌肠
某女性患者,34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6.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溃疡性结肠炎X线征主要有:
A:黏膜粗乱或颗粒样改变 B:多发性浅溃疡,表现为管壁边缘毛糙呈毛刺状或锯齿状或小龛影 C:结肠袋消失 D:肠壁变硬 E:肠管缩短 F:肠腔变窄呈铅管状
某男性患者,37岁。间断黏液血便8年,加重2个月。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为明显血便,粪质少。辅助检查:Hb 126g/L;ESR 20mm/h;肠镜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散在针尖样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大便潜血(++)。
该患者突然出现发热、腹痛,排便、排气停止。查体: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患者出现该并发症的诱因是
A:钡剂灌肠 B:糖皮质激素局部灌肠 C: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 D:全腹CT检查 E:肠镜检查 F:阿片类制剂的应用 G:低钾血症
一腊肠犬,6月龄,体温37.5℃,排少量黏液样柏油状粪便,呕吐,腹部触诊有"香肠"状物体。
若为回肠套叠且施行肠切除术,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垂直肠管纵轴切除病变肠管 B:在病变肠管的边缘切除肠管 C:在横结肠与空肠之间切除肠管 D:切前先结扎通向切除肠管的血管 E:切前先结扎通向套叠肠管的血管
一腊肠犬,6月龄,体温37.5℃,排少量黏液样柏油状粪便,呕吐,腹部触诊有"香肠"状物体。
若回肠近心端大部分被切除,合理的肠吻合方法是
A:回肠与横结肠吻合术 B:两断端仅做一层压挤缝合 C:两断端仅做一层连续缝合 D:端端吻合术,前壁连续缝合 E:端端吻合术,后壁连续缝合
胡某,男,46岁。因反复黏液脓血便10年,加重1周而入院。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PPD试验阴性,结肠镜检查示全结肠大小不等的溃疡形成。
病人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平片示结肠充气明显,请问目前可能出现了
A:腹腔内脓肿 B:机械性肠梗阻 C:中毒性巨结肠 D:脱水 E:急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