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3岁,为AIDS患者,因"头痛,发热3周"来诊,脑脊液墨汁涂片见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其初步治疗方案为
A: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氟胞嘧啶 B: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伊曲康唑 C:诱导治疗阶段:氟康唑,巩固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D:诱导治疗阶段:伊曲康唑,巩固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E: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氟康唑
男,33岁,为AIDS患者,因"头痛,发热3周"来诊,脑脊液墨汁涂片见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患者的巩固治疗方案是
A:氟胞嘧啶100mg/(kg·天),长期口服 B:氟胞嘧啶100mg/(kg·天)长期静滴 C:氟康唑200mg/天,长期口服 D:氟康唑200mg/天,长期静脉滴注 E:以上都不对
男,33岁,为AIDS患者,因"头痛,发热3周"来诊,脑脊液墨汁涂片见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何时可停用巩固治疗
A:脑脊液生化正常时 B:脑脊液压力正常时 C:脑脊液常规正常时 D:脑脊液隐球菌由阳性转为阴性 E:隐球菌转阴,且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显著时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用墨汁染色,镜下可见直径4~12微米圆形菌体,外周有一透明肥厚荚膜。
据上述考虑患者由下列何种微生物引起脑膜炎
A:新型隐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曲霉菌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用墨汁染色,镜下可见直径4~12微米圆形菌体,外周有一透明肥厚荚膜。
其治疗可用
A:二性霉素B B:青霉素 C:链霉素 D:红霉素 E:庆大霉素
心脏各部位的厚度不同,正常人心脏左心室壁最厚,右心室壁次之,心房壁最薄。
右心室壁厚度大约是
A:左心室壁厚度的3/4 B:左心室壁厚度的1/2 C:左心室壁厚度的1/3 D:左心室壁厚度的1/4 E:左心室壁厚度的1/5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用墨汁染色,镜下可见直径4~12微米圆形菌体,外周有一透明肥厚荚膜。
据上述考虑患者由以下何种微生物引起脑膜炎
A:新型隐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曲霉菌
荚膜具有的功能包括()。
A:荚膜可以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B:荚膜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C:荚膜是细菌在其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它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当营养缺乏时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被利用。 D: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的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λ噬菌体外包装目的基因片段的大小应为()
A:小于λ噬菌体DNA的50% B:小于噬菌体DNA的75% C:大于λ噬菌体DNA的105% D:为λ噬菌体DNA的7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