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64岁,左肺癌术后1年余,已行化疗和放疗近1年,出现多部位骨痛,拟行全身骨显像。

骨显像提示右侧肩胛骨区可见放射性浓聚灶,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宜作下列哪种体位的检查

A:右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B:右胸部前斜位像 C:左胸部前斜位像 D:左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E: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像 F:TOD位像

某男性患者,64岁,左肺癌术后1年余,已行化疗和放疗近1年,出现多部位骨痛,拟行全身骨显像。

骨显像提示左侧胸廓外缘可见放射性浓聚灶,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宜作下列哪种体位的检查

A:右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B:右胸部前斜位像 C:左胸部前斜位像 D:左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E: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像 F:TOD位像

某男性患者,64岁,左肺癌术后1年余,已行化疗和放疗近1年,出现多部位骨痛,拟行全身骨显像。

患者右肘关节附近出现放射性聚集区,此时首先需要做的是

A:询问患者骨显像剂的注射部位及局部有无骨痛 B:做右肘关节前位局部骨显像 C:做右肘关节右侧位局部骨显像 D:做右肘关节后位局部骨显像 E:做右肘关节左侧位局部骨显像 F:做右肘关节右前斜位局部骨显像

某男性患者,64岁,左肺癌术后1年余,已行化疗和放疗近1年,出现多部位骨痛,拟行全身骨显像。

患者第4~9胸椎放射性分布低于周边脊柱骨骼,分界较清晰,应首先考虑的是

A:肺癌骨转移 B:原发性骨肿瘤 C:多发性骨髓瘤 D:放疗后改变 E:局部骨质疏松 F:急性骨髓炎

某男性患者,23岁,因发热、伴淋巴结无痛进行性肿大2个月入院。既往无输血史。入院后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给予化疗和放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三个月后又复发、高热、伴消化道出血。淋巴结、肝、脾大。化验全血细胞减少,周围血见到幼稚淋巴细胞,骨穿确诊为淋巴瘤合并淋巴肉瘤白血病。立即给予化疗,因血小板10×10/L,连续输注血小板2次,出血症状未见改善,血小板数量不增,考虑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

如果患者血容量约5升。患者输血前血小板10×10/L,输后1小时血小板20×10lL,20小时后血小板15×10/L。患者输入血小板总数是3×10。患者的血小板恢复率(R)是

A:输后thR≈10%,输后20hR≈5% B:输后thR≈17%,输后20hR≈8% C:输后thR≈20%,输后20hR≈10% D:输后thR≈25%,输后20hR≈15% E:输后thR≈30%,输后20hR≈20%

某男性患者,22岁。因发热、伴淋巴结无痛进行性肿大2个月入院。既往无输血史。入院后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给予化疗和放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3个月后又复发、高热、伴消化道出血。淋巴结、肝、脾大。化验全血细胞减少,周围血见到幼稚淋巴细胞,骨穿确诊为淋巴瘤合并淋巴肉瘤白血病。立即给予化疗,因血小板10×10/L,连续输注血小板2次,出血症状未见改善,血小板数量不增,考虑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

如果患者血容量约5升。患者输血前血小板10×10/L,输后1小时血小板20×10/L,20小时后血小板15×10/L。患者输入血小板总数是3×10。患者的血小板恢复率(R)是

A:输后1hR≈10%,输后20hR,≈5% B:输后1hR≈17%,输后20hR≈8% C:输后1hR≈20%,输后20hR≈10% D:输后1hR≈25%,输后20hR≈15% E:输后1hR≈30%,输后20hR≈20%

中度恶性B细胞NHL经放疗、化疗后复发初期()

A:术后放化疗 B:先化疗/放疗后手术 C:放化疗同时进行(Ewing瘤模式) D:不能手术的病人先化疗或放疗后手术 E:化放疗加生物治疗

放疗、化疗后有关骨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最初反应为骨髓充血、水肿 B:急性期后红骨髓增加 C:急性期后骨髓主要成分为脂肪 D:MRI有助于观察骨髓变化 E:不应选择CT观察骨髓变化

中度恶性B细胞NHL经放疗、化疗后复发初期()

A:术后放化疗 B:先化疗/放疗后手术 C:放化疗同时进行(Ewing瘤模式) D:不能手术的病人先化疗或放疗后手术 E:化放疗加生物治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