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7岁,妊娠30周,胎动消失1周,听诊无胎心。入院后渐出现皮肤粘膜出血,血压下降,无尿。查体:血红蛋白88g/L,WBC6x10/L,血小板21x10/L,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0.5g/L,3P试验(+++)。

可诊断为: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溶血性贫血 E: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患者女,27岁,妊娠30周,胎动消失1周,听诊无胎心。入院后渐出现皮肤粘膜出血,血压下降,无尿。查体:血红蛋白88g/L,WBC6x10/L,血小板21x10/L,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0.5g/L,3P试验(+++)。

哪种检查可提示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A:血小板21x10/ B: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纤维蛋白原0.5g/L E:3P试验(+++)

 血小板有其独特的结构及颗粒内容物,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

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是

A:血小板第3因子 B:微管,微丝和膜下细丝 C:血小板第4因子 D:血小板激活因子 E:血小板促生长因子

 血小板有其独特的结构及颗粒内容物,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

对维持血小板形态,释放和收缩起重要作用的是

A:血小板第3因子 B:微管,微丝和膜下细丝 C:血小板第4因子 D:血小板激活因子 E:血小板促生长因子

女性,43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血小板11x10/L

经足量的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查血小板20x10/L,进一步治疗应选择

A:继续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B:免疫抑制剂 C:脾切除 D:输血小板 E:抗纤溶药物

女性,43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血小板11x10/L。

经足量的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查血小板20x10/L,进一步治疗应选择

A:继续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B:免疫抑制剂 C:脾切除 D:输血小板 E:抗纤溶药物

血液科患者,女,27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以下判断该患者是否发生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指标的是

A:输血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B:输血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C:输血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 D:血小板回收率 E:输血后血小板计数

某女性患者,27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一年余,此次因巩固化疗再次入院,既往有输血史。经化疗后,病人出现鼻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月经不止。Hb70g/L,WBC1.8×10/L,PLT8×10/L,骨髓穿刺检查为骨髓抑制。给予止血和连续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治疗3天,出血不见好转,血小板不升。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正确的是

A:严格掌握输血小板适应证 B:反复小剂量输注血小板 C: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 D:紫外线照射血小板输注 E:配合型血小板输注

某女性患者,28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一年余,此次因巩固化疗再次入院。既往有输血史。经化疗后,病人出现鼻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月经不止。Hb 70g/L,WBC 1.8×10/L,PLT8×10/L,骨髓穿刺检查为骨髓抑制。给予止血和连续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治疗3天,出血不见好转,血小板不升。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错误的是

A:严格掌握输血小板适应证 B:反复小剂量输注血小板 C: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 D:紫外线照射血小板输注 E:配合型血小板输注

某女性患者,31岁,全身多部位出血20天,化验PLT 28×10/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关于该病时血小板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血小板形态、功能均正常 B:血小板表面IgG不增高 C:患者血小板寿命缩短 D:不会出现巨大血小板 E:患者血小板表面可全部测到抗体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