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60岁。乏力,多汗,上腹不适2个月。查体:无贫血外观,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脾大平脐,质硬,双下肢不肿。
提示: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细胞增生为主,中幼粒20%,晚幼31%,原粒2%;巨核细胞160枚/片,血小板成堆;NAP呈阴性;免疫分型:CD13:60%,CD11b:70%,CD7:5%,CD19:10%;Ph染色体(+)。据此资料,可确诊为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B:类白血病反应 C:毛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F: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原始细胞>30%,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或阳性率<3%,无Auer小体,免疫细胞化学MPO阳性,CD13、CD33、CD14、CD15、CD11b中至少有一种阳性。不表达B系和T系特异性抗原,可表达CD34、TdT、HLA-DR。从形态学上,此类型白血病易误诊为()
A:M2a B:M4 C:M5 D:L2 E:L3
原始细胞>30%,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或阳性率<3%,无Auer小体,免疫细胞化学MPO阳性,CD13、CD33、CD14、CD15、CD11b中至少有一种阳性。不表达B系和T系特异性抗原,可表达CD34、TdT、HLA-DR。此类型白血病伴随的贫血是()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原始细胞>30%,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或阳性率<3%,无Auer小体,免疫细胞化学MPO阳性,CD13、CD33、CD14、CD15、CD11b中至少有一种阳性。不表达B系和T系特异性抗原,可表达CD34、TdT、HLA-DR。符合上述特征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类型是()
A:M0 B:M1 C:M2b D:M3 E:M5
患者男性,62岁。乏力,多汗,上腹不适2个月。查体:无贫血外观,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脾大平脐,质硬,双下肢不肿。提示: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细胞增生为主,中幼粒20%,晚幼31%,原粒2%;巨核细胞160枚/片,血小板成堆;NAP呈阴性;免疫分型:CD13:60%,CD11b:70%,CD7:5%,CD19:10%;Ph染色体(+)。据此资料,可确诊为()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B:类白血病反应 C:毛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F: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AML-M0的实验室特点不包括()
A:原始细胞≥30% B:无T、B淋巴系标记 C:至少表达髓系分化抗原CD13,CD33,CD14,CD15,CD11b中的一种 D:免疫细胞化学或电镜MPO阳性,PPO阴性 E:POX或SB(+)的原始细胞>3%
AML-M0的实验室特点不包括()
A:原始细胞≥30% B:无T、B淋巴系标记 C:至少表达髓系分化抗原CD13,CD33,CD14,CD15,CD11b中的一种 D:免疫细胞化学或电镜MPO阳性,PPO阴性 E:POX或SB(+)的原始细胞>3%
患者女,34岁,因“头晕、乏力1个月,发热5天”来诊。查体:皮肤苍白,双下肢散在出血点,颈部各区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胸骨压痛(+),纵隔不增宽。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功能状态(PS)评分2分。外周血常规:白细胞101×109/L,原始、幼稚淋巴细胞0.87。血红蛋白82g/L,血小板23×109/L。
提示骨髓形态学: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比例0.355;流式细胞术:白血病细胞表达CD34、TdT、CD19、CD22、Cyu和CD13、CD11b,而CD10、sIgm、CyCD3和MPO阴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20];未见特异的融合基因。按WHO诊断分型和预后分层应为()
A: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e-BALL),低危组 B:B祖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o-BALL),低危组 C:双表型(B、髓)急性白血病,中危组 D:双表型(B、髓)急性白血病,低危组 E:双表型(B、髓)急性白血病,高危组 F: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