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5岁,贫血已半年,经各种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肝肋下2cm,脾肋下1cm,浅表淋巴结未及。血象:RBC 2.30x10
/L,Hb 70g/L,WBC 3.5x10
/L,白细胞分类可见幼稚粒细胞为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Pelger畸形,PLT 46x10
/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为3%,早幼粒为4%,红系有巨幼样变,可见小巨核细胞。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为(+++),铁粒幼细胞为47%,环形铁粒幼细胞为19%。
以下何种疾病不会出现铁粒幼细胞增多 ( )
A: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患者女,35岁。乏力,腹胀,消瘦半年。查体:贫血貌,肝于右肋下1cm,脾于左肋下5cm;Hb90g/L,WBC152x10
/L,分类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BPC400x10
/L,NAP积分降低。
若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粒及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为主。为尽快明确诊断,应该行下列哪项检查
A:细胞化学染色 B:流式细胞术 C:RT-PCR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D: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E:染色体核型分析
患者女,35岁。乏力,腹胀,消瘦半年。查体:贫血貌,肝于右肋下1cm,脾于左肋下5cm;Hb90g/L,WBC152x10
/L,分类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BPC400x10
/L,NAP积分降低。
若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粒及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为主。为尽快明确诊断,应该行下列哪项检查:
A:细胞化学染色 B:流式细胞术 C:RT-PCR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D: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E:染色体核型分析
男性,56岁,食欲减退伴上腹部疼痛半年,体重减轻8kg。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1x10
/L,网织红细胞2%。骨髓象示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少,边缘不整,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肝病性贫血
男性,56岁。食欲减退伴上腹部疼痛半年,体重减轻8kg。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1x10
/L,网织红细胞2%。骨髓象示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少,边缘不整,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肝病性贫血
男性,56岁,食欲减退半年,肝肋下及边。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1x10
/L,网织红细胞2%。骨髓象示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少,边缘不整,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可能的诊断是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肝病性贫血
某男性患者,57岁,食欲减退伴上腹部疼痛半年,体重减轻8kg。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1×10
/L,网织红细胞2%。骨髓象示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少、边缘不整,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肝病性贫血
某男,57岁,食欲减退半年,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及边。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1×10
/L,网织红细胞2%。骨髓象示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胞质少、边缘不整,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诊断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肝病性贫血
某女性患者,35岁。乏力、腹胀、消瘦半年。查体:贫血貌,肝于右肋下1cm,脾于左肋下5cm;Hb90g/L,WBC152×10 /L,分类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BPC400×10 /L,NAP积分降低。
若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粒及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为主。为尽快明确诊断,应该行下列哪项检查
A:细胞化学染色 B:流式细胞术 C:RT-PCR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D: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E: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