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女婴,2周前原因不明地出现快速地点头和全身屈曲伴双上肢伸直样抽搐发作,逐日加重。从最初每日数次发展到现今20~30余次,发作往往成串,病后精神较差,食欲缺乏,运动发育也有倒退,不伴发热。出生时有轻度窒息史。体检头围40cm。头不能直竖,双侧Babinski征阳性。
推测该患儿病后出现精神运动发育倒退的原因是
A:病后进食减少 B:病后缺少运动锻炼 C:频繁癫痫发作致惊厥性脑损伤 D:颅内感染致脑组织进行性破坏 E: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
患儿女,6个月,因“点头发作2周”来诊。无诱因,伴四肢屈曲样动作,逐日加重。最初发天发作数次,来诊时20~30次/d,发作往往成串。病后精神差,食欲差,运动发育倒退,不伴发热。出生时有轻度窒息史。查体:头围40cm,头不能直立;双侧巴宾斯基征(+)。
推测该患儿病后出现精神运动发育倒退的原因是
A:病后进食减少 B:病后缺少运动锻炼 C:频繁癫痫发作致惊厥性脑损伤 D:颅内感染致脑组织进行性破坏 E: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
病历摘要:男,39岁。患者于半月前因工作劳累后出现右小腿麻木。3天饮酒后麻木加重,并逐渐上升至胸腹部,冷热感觉明显比对侧差,同时伴左胸部皮肤针刺样感。1周前觉双下肢乏力,以右下肢明显,行走拖步。起病后无发热流涕,无腹泻,二便正常。查体:神清,语利,颅神经(-),左下肢轻瘫试验(+),余肌力Ⅴ级。左侧腱反射亢进,左侧Rossolimo′s(+),Hoffmann′s(+),左Babinski′s(+)。右侧剑突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左侧剑突平面以下痛触觉过敏,音叉觉减弱。
此病例诊断为 提示:胸椎MR平扫+增强,T4下缘至T6上缘平面胸髓明显肿大,髓内见片状异常信号5x7x23mm,T1W呈略低信号,T2W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颈椎MR:C3/C4及C4/C5椎间盘向后突出,颈髓及T2以上胸髓无明显受压,髓内无明显异常信号。BAEP:(-),VEP(-),SEP(+),腰穿:脑脊液压力115mmH
O,脑脊液清亮,常规WBC2x10
/L,生化蛋白0.211G/L,氯化物126mmol/L,糖3.6mmol/L,涂片未发现隐球菌和抗酸杆菌,细胞学提示单核淋巴反应。诊断急性脊髓炎,经用皮质类固醇冲击治疗后治愈出院。)病后第二年在感冒后再出现以上症状,伴有视力进行性下降,共济失调。查头颅MRI:侧脑室前角周围及小脑见多个大小不一类园形异常信号影,T1低信号,T2高信号,部分融合。BAEP:(-),VEP(+),SEP(+)。腰穿:脑脊液压力145mmH
O,脑脊液清亮,常规WBC8x10
/L,生化蛋白0.285G/L,氯化物132mmol/L,糖4.2mmol/L,涂片未发现隐球菌和抗酸杆菌,细胞学提示单核淋巴反应。
A:临床可能多发性硬化 B:实验室检查支持确诊多发性硬化 C:临床确诊多发性硬化 D:实验室检查支持可能多发性硬化 E:视神经脊髓炎 F: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G:弥漫性硬化 H:桥脑中央髓溶解症
患者男,33岁,煤矿工人,因“发热8d,心悸 ,头晕1d”来诊。患者于8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 体温38.5℃,在当地县医院按“感冒”治疗,效果不佳,体温反升至39.4℃。留观数日后出院, 居家观察,至第7天出现心悸,头晕和全身不适, 且尿量明显减少,再次赴县医院予输液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当日下午血压为100/90mmHg, 脉搏细弱,扪不清,立即快速静脉滴注液体,同时查血常规:Hb222g/L,WBC36.74x10
/L,异型淋巴细胞32%,PLT10x10
/L;尿蛋白和尿隐血均 为(+++)。于当晚未携带任何诊疗记录急诊来院抢救。
该患者发病后,处置措施不恰当的是
A:起病后按感冒治疗 B:留观数日病情好转即让患者回家 C:病后第7天再次赴县医院求医未测血压 D:转送上级医院前未注意低血压休克是否纠正 E:转送上级医院时未让患者及其家属携带转院前的诊疗病历 F:再次入县医院就医给予输液治疗,但未注意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G:在县医院发现低血压休克后立即进行了液体复苏治疗 H:在县医院及时进行了血,尿常规检查
患者男,33岁,煤矿工人,因“发热8 d,心悸,头晕1 d”来诊。患者于8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5 ℃,在当地县医院按“感冒”治疗,效果不佳,体温反升至39.4 ℃。留观数日后出院,居家观察,至第7天出现心悸,头晕和全身不适,且尿量明显减少,再次赴县医院予输液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当日下午血压为100/90 mmHg,脉搏细弱,扪不清,立即快速静脉滴注液体,同时查血常规:Hb 222 g/L,WBC 36.74x10
/L,异型淋巴细胞32%,PLT 10x10
/L;尿蛋白和尿隐血均为(+++)。于当晚未携带任何诊疗记录急诊来院抢救。
该患者发病后,处置措施不恰当的是
A:起病后按感冒治疗 B:留观数日病情好转即让患者回家 C:病后第7天再次赴县医院求医未测血压 D:转送上级医院前未注意低血压休克是否纠正 E:转送上级医院时未让患者及其家属携带转院前的诊疗病历 F:再次入县医院就医给予输液治疗,但未注意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G:在县医院发现低血压休克后立即进行了液体复苏治疗 H:在县医院及时进行了血,尿常规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75%~95%发生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发病后1~2 d内。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的时段是
A:3 h内 B:6 h内 C:12 h内 D:24 h内 E:48 h内
某患儿,男,6个月,以发热,喷射性呕吐3天,抽搐3次而来急诊,其母述患儿病后精神不振,嗜睡,有时烦躁,易激惹,面色灰白,当地按"上感并高热惊厥"治疗2天无效,WBC 21×10
/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
如果经有效治疗5天,症状明显好转,体温37℃,2天后又开始发热,频繁呕吐,抽搐,昏睡,易激惹,脑脊液检查正常。此时最大的可能是
A:原病复发 B:硬膜下积液 C:出现脑积水 D:水电解质紊乱 E:低血糖
某男,8岁,发热、咽痛3天,既往身体健康。检查:双侧扁桃体以及周围附有灰白色的假膜,不易拭去,易出血。软腭活动受限。心率130/min,心律不齐,心电图示T波及S-T段改变
该病出现周围神经炎多发生于起病后
A:1~2周 B:3~4周 C:5~6周 D:7~8周 E:9~10周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75%~95%发生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发病后1~2d内。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的时段是
A:3h内 B:6h内 C:12h内 D:24h内 E:48h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