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0岁,因“产后逐渐出现咳嗽,喷嚏,活动后漏尿20年”来诊。不伴尿频,尿急等症状;无排尿困难,尿不尽感等;无盆腔手术,放疗等病史。曾行妇科查体:阴道前壁轻微膨出,其他无明显异常。

病史中强调“不伴尿频,尿急等症状;无排尿困难,尿不尽感等;无盆腔手术,放疗等病史”的意义在于

A:确定诊断 B:程度诊断 C:分型诊断 D:排除其他一些与压力性尿失禁相鉴别的疾病 E:无意义

男31岁,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有时尿浑浊,服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尿液检查:脓球满视野,蛋白(++)。B超提示右肾积水,输尿管探测不清楚。

假如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多次尿结核杆菌检查(-),尿常规:WBC0~1个/HP,但尿频反较术前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

A:膀胱挛缩 B:膀胱炎 C:尿路结核复发 D:前列腺炎 E:精神性尿频

男性,31岁,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有时尿浑浊,服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尿液检查:脓球满视野,蛋白(++)

该患者临床诊断为泌尿系结核,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下列检查中首先选择的是

A:放射性核素肾图 B:IVP检查 C:尿路B超 D:MRI检查 E:肾动脉造影

女,23岁,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有时尿混浊,服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尿常规检查:PH5.0,比重1.020,红细胞30~40/HP,白细胞和脓球满视野,蛋白(++)。

在尿常规检查中下列哪一项对该病的诊断最没有价值 ( )

A:尿pH5.0 B:尿比重1.020 C:尿红细胞30~40/HP D:尿蛋白()(++) E:尿白细胞和脓球满视野

男,26岁,尿频,尿急,尿痛伴间歇性终末血尿3年,有时尿混浊,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尿液检查:脓球40~55/HP,红细胞20~30/HP,蛋白(+)。

术后随诊过程中,B超及IVU示对侧肾积水,输尿管全长显著扩张,膀胱容量约50ml,伴尿道狭窄,尿结核菌培养阴性,肾功能检查:尿素氮11.5mmol/L,肌酐165mmol/L,此时最适宜的治疗是 ( )

A:继续抗结核治疗 B:膀胱扩大术 C:膀胱造瘘术 D:肾造瘘术 E: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病历摘要: 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固体分散技术,微囊与微球,脂质体等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有很大的发展。

关于微囊的正确叙述:

A:药物被包嵌在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中形成复合物 B:制备微型胶囊的过程称微型包囊技术 C:微囊的粒径大小分布在纳米级 D:囊心物的大小,制备方法,制备温度可影响微囊的粒径,而囊材的用量对粒径没有影响 E:微囊化后可使药物起速释作用 F:通过微囊制备技术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微球

A: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 B:药物一般以分子,胶体,无定型和微晶态等状态存在于载体材料中 C:用高分子材料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而成药库型的微米级制剂 D:一种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制剂 E:在释放介质中能以缓慢的非恒速释放药物,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的制剂

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固体分散技术,微囊与微球,脂质体等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有很大的发展。

以下制剂中属于靶向制剂的为

A:渗透泵型片剂与凝胶骨架片 B:脂质体 C:纳米囊、微球 D:乳剂 E:膜控释型贴剂

下列关于微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制剂上多数产品为冻干的流动性粉末,亦有混悬剂,主要供注射和口服 B:微球具有缓释性、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的特点 C:微球的载药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微球所负载的药量,其中能释放的药量为有效载药量 D:微球应做体外释放度检测 E:微球无需做有机溶剂残留检查

下列关于微囊、微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从微球中的释放机制一般为溶解、材料的溶蚀、水分的穿透 B:粒径愈小界面积愈大,释放速率也应愈高 C:囊壁材料相同时,囊壁愈厚释药愈慢 D:在载体材料相同时,溶解度大的药物释放较快,在不同pH条件下微囊的释放速率也不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