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0岁。因劳累后胸痛3年住院,疑似肥厚型心肌病。
下列哪项有助于区别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A:劳力后心绞痛 B:心电图有病理性Q波 C:左室肥厚 D:冠状动脉造影 E: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某男性患者,51岁,活动后胸闷3月。3小时前休息时因突发胸骨后剧烈疼痛伴大汗,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而就诊,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该患者2周后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99mTc-MIBI)检查,最可能的表现是
A:局限性放射性增高 B:节段性放射性缺损 C:心肌灌注显像正常 D:"花斑"样改变 E:弥漫性放射性缺损
某男孩, 14岁,感冒后心悸,气短。心肌灌注显像见图4-1。 
根据心肌灌注显像图,结合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肌炎 B:肥厚型心肌病 C:瓣膜病 D:扩张型心肌病 E:室壁瘤
某男孩, 14岁,感冒后心悸,气短。心肌灌注显像见图4-1。 
对于心肌灌注显像图,描述最准确的是
A:心肌壁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呈"花斑样"改变 B:心室壁明显增厚 C:心室腔明显扩大 D:心室腔缩小 E:可见室壁瘤征象
能反映急性心肌损伤的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应具备的特性中不包括
A:高度心脏特异性 B:心肌损伤后迅速增高 C:增高后持续时间较短 D:容易检测,可很快得到结果 E:其诊断价值已经为临床所证实
能反映急性心肌损伤的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应具备的特性中不包括
A:高度心脏特异性 B:心肌损伤后迅速增高 C:增高后持续时间较短 D:容易检测,可很快得到结果 E:其诊断价值已经为临床所证实
能反映急性心肌损伤的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应具备的特性中不包括
A:高度心脏特异性 B:心肌损伤后迅速增高 C:增高后持续时间较短 D:容易检测,可很快得到结果 E:其诊断价值已经为临床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