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0岁,月经量多2年半。近来感头晕,心慌。查血常规:Hb60g/L,WBC6.0x10
/L.Plt120x10
/L。骨髓穿刺检查:粒红比为1:1,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为主,体积较小,胞浆少偏蓝色;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
该患者的贫血类型最可能为
A:大细胞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正常细胞性贫血 E:none
女性,30岁,月经量多2年半。近来感头晕,心慌。查血常规:Hb60g/L,WBC6.0x10
/L.Plt120x10
/L。骨髓穿刺检查:粒红比为1:1,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为主,体积较小,胞浆少偏蓝色;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
本病例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
A:血清铁减少 B:总铁结合力增高 C:骨髓涂片铁染色无含铁血黄素 D:骨髓穿刺检查红系增生活跃 E:none
男性,35岁,贫血已半年,经各种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肝肋下2cm,脾肋下1cm,浅表淋巴结未及。血象:RBC 2.30x10
/L,Hb 70g/L,WBC 3.5x10
/L,白细胞分类可见幼稚粒细胞为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Pelger畸形,PLT 46x10
/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为3%,早幼粒为4%,红系有巨幼样变,可见小巨核细胞。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为(+++),铁粒幼细胞为47%,环形铁粒幼细胞为19%。
以下何种疾病不会出现铁粒幼细胞增多 ( )
A: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患者男,55岁,乏力,消瘦3年。实验室检查:WBC 3.02x10
/L,Hb 64 g/L,PLT 45x10
/L,骨髓检查原粒细胞(I1型+I2型)0.08,粒,红,巨三系细胞均有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MDS-RAEB。
RARS的形态学特征有
A:外周血原始细胞<1% B:外周血幼红细胞>1% C:骨髓中幼红细胞<3% D:骨髓中原始细胞<5% E:环状PAS阳性幼红细胞<15% F:环状铁粒幼红细胞>15% G:原始细胞>20%
患者男,55岁,乏力,消瘦3年。实验室检查:WBC 3.02x10
/L,Hb 64 g/L,PLT 45x10
/L,骨髓检查原粒细胞(I1型+I2型)0.08,粒,红,巨三系细胞均有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MDS-RAEB。
有关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提示 患者采用化疗或诱导化疗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4个月后再次骨髓检查,原始细胞明显增多,为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细胞化学染色。)
A:一般在取材涂片后48 h内染色 B:嗜酸粒细胞MPO染色为阴性反应 C:嗜碱粒细胞MPO染色为阴性反应 D:在急性白血病分类及鉴别中,MPO染色是必不可少的 E:ANLL患者MPO染色阳性 F:MPO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 G:ALL患者 MPO染色为阴性
男,50岁,发热伴咳嗽2周余,查体: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肝,脾不肿大,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血常规检查:Hb90g/L,PLT95x10
/L,WBC3.0x10
/L,GRU61%,LYM30%,E4%,M4%,中幼粒细胞1%,易见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48%,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4%,易见双核中,晚幼粒细胞及巨杆状核粒细胞,红系22%,其中巨幼样幼红细胞5%,易见有核红细胞核畸形,核碎裂,小巨核细胞可见。铁染色内外铁均增加,红系PAS染色弱阳性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男,50岁,发热伴咳嗽2周余,查体: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肝,脾不肿大,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血常规检查:Hb90g/L,PLT95x10
/L,WBC3.0x10
/L,GRU61%,LYM30%,E4%,M4%,中幼粒细胞1%,易见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48%,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4%,易见双核中,晚幼粒细胞及巨杆状核粒细胞,红系22%,其中巨幼样幼红细胞5%,易见有核红细胞核畸形,核碎裂,小巨核细胞可见。铁染色内外铁均增加,红系PAS染色弱阳性
要确定诊断,还要除外下列哪种病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某男,60岁,半年来头晕、乏力,查体面色暗红,肝肋下1cm,脾肋下3cm。化验Hb200g/L,WBC15.5×10
/L,PLT、500×10
/L,HCT6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和 巨核系均增生,细胞形态无异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