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59岁。头晕,乏力,心慌半年,低热,四肢酸痛半月来就诊。体检:体温38.6℃,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大小淋巴结3枚,脾肋下2cm。化验:血红蛋白52g/L,白细胞2.5x10
/L,血小板25x10
/L,血片中有核红细胞,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
腹腔CT示脾大,淋巴结活检正常,骨髓涂片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0.20(20%),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红系有巨幼样变,并有小巨核细胞,此时的确切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型难治性贫血
某男,60岁。头晕、乏力半年,近1个月症状加重,间有低热,四肢酸痛来诊。体检:体温38℃,重度贫血貌,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仁大小淋巴结2枚,脾肋下2 cm。化验:Hb 50 g/L,WBC 2.3×10
/L,血小板45×10
/L,血片中有核红细胞3/100 WBC,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
腹腔CT除脾肿大外余无异常,淋巴结活检结构正常,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0.21(21%),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红系有巨幼样变,并有小巨核细胞,此时的确 切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 D:慢性粒一单细胞性白血病 E: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型难治性贫血
MIS(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患者血象原始细胞为7%,骨髓中原始细胞占25%,此患者应诊断为
A:RA(难治性贫血) B:RAS(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C: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D:RAEβ-T(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 E:CMMI(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某男性患者,59岁,头晕、乏力、心慌半年,低热,四肢酸痛半月来就诊。体检:体温38.6℃,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大小淋巴结3枚,脾肋下2cm。化验:血红蛋白52g/L,白细胞2.5×10
/L,血小板25×10
/L,血片中有核红细胞,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
腹腔CT示脾大,淋巴结活检正常,骨髓涂片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0.20(20%),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红系有巨幼样变,并有小巨核细胞,此时的确切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型难治性贫血
MIS(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患者血象原始细胞为7%,骨髓中原始细胞占25%,此患者应诊断为()
A:RA(难治性贫血) B:RAS(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C: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D:RAEβ-T(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 E:CMMI(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患者女,68岁,因“进行性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6个月”来诊。查体:重度贫血貌,余无阳性体征。血常规:红细胞1.98×1012/L,血红蛋白43g/L,平均红细胞体积108fl,网织红细胞0.0134,白细胞3.7×109/L,血小板168×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未见幼稚细胞。骨髓检查:增生活跃,粒系0.21,原始粒细胞0.015,红系0.55,全片见巨核细胞210个。
提示染色体结果:46,XX,del(5q35)[20],小巨核细胞酶标可见单元核和多元核小巨核细胞。该患者可确诊为()
A:难治性贫血(R B: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 C: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 D:RCMD-RAS E:5q-综合征 F: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粒细胞过多(RAE-Ⅰ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指
A:血液原始细胞<1%,骨髓原始细胞<5% B:血液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20% C:血液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 D:血液原始细胞>1%,骨髓原始细胞20%—30% E:血液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20%,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多(>l×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