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5岁,乏力,消瘦3年。实验室检查:WBC 3.02x10/L,Hb 64 g/L,PLT 45x10/L,骨髓检查原粒细胞(I1型+I2型)0.08,粒,红,巨三系细胞均有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MDS-RAEB。

有关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提示 患者采用化疗或诱导化疗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4个月后再次骨髓检查,原始细胞明显增多,为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细胞化学染色。)

A:一般在取材涂片后48 h内染色 B:嗜酸粒细胞MPO染色为阴性反应 C:嗜碱粒细胞MPO染色为阴性反应 D:在急性白血病分类及鉴别中,MPO染色是必不可少的 E:ANLL患者MPO染色阳性 F:MPO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 G:ALL患者 MPO染色为阴性

患者,男,50岁,低热,乏力,多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2个月余。体检:脾肿大明显,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胸骨有压痛。外周血白细胞50x10/L,粒细胞占90%,大量未成熟粒细胞,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嗜酸性粒细胞6%,嗜碱性粒细胞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

第1小题病人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大约1年后,病人因不明原因的发热,脾脏进行性肿大,骨关节疼痛再次住院,经检查骨髓中原粒细胞≥20%,原粒+早幼粒≥30%,此时应考虑下列何种疾病

A: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脾脏功能亢进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男性,45岁,主诉乏力6个月,伴左上腹饱胀感。体检:浅表淋巴结未及,肝未及,脾肋下5cm。RBC3.6x10/L,HGB100g/L,WBC150x10/L,PLT300x10/L。分类:原粒0.03,早幼粒0.03,中幼粒0.1,晚幼粒0.4,杆粒0.34,嗜碱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

3年后患者出现发热,贫血加重,脾大,脾肋下6cm。HGB80/L,WBjC200x10/L,PLT1000x10/L。骨髓检查:原粒0.12,早幼粒0.3,嗜碱性粒细胞0.25,应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D:慢性粒细胞自血病急单变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存

女性,42岁。主诉乏力7个月,伴左上腹饱胀感。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肝未及,脾肋下4cm。RBC 3.0x10/L,HGB 100g/L,WBC 120x10/L,PLT 300x10/L。分类:原粒0.03,早幼粒0.03,中幼粒0.1,晚幼粒0.4,杆粒0.34,嗜碱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

3年后患者出现发热,贫血加重,脾大,脾肋下6cm。HGB 80/L,WBC 202x10/L,PLT 1100x10/L。骨髓检查:原粒0.12,早幼粒0.3,嗜碱性粒细胞0.25。应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变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存

某男,35岁。发热、鼻出血、皮肤瘀点1周住院。化验:Hh 82g/L.WBC 2.6×10/L,血小板4l×10/L,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0.16(16%),早幼粒细胞占0.70(70%)。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第3天,病人尿少,血压11.4/6.7 kPa(86/50 mmHg)。抽血时血液在针筒内凝血,查凝血时间2分钟,纤维蛋白原9 g/L,凝血酶原时间10秒(正常对照13秒)。

通过以上述治疗,患者血压上升到 13.3/9.3 kPa(100/70 mmHg),尿量增加,但出现血尿,球结膜出血及皮肤大片瘀斑。化验:凝血时间16 min,凝血酶原时间19秒(正常对照13秒),纤维蛋白原1.5 g/L,鱼精蛋白锌副凝试验(+),优球蛋白溶解试验>120 min。此时以下哪项处理不妥

A:输新鲜血 B:继续肌素抗凝治疗 C:继续抗感染治疗 D:给予抗纤溶药物 E:输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

某男,46岁,主诉乏力6个月,伴左上腹饱胀感。体检:浅表淋巴结未及,肝未及,脾肋下5cm。RBC3.6×10/L,HGB100g/L,WBC150×10/L,PLT300×10/L。分类:原粒0.03,早幼粒0.03,中幼粒0.1,晚幼粒0.4,杆粒0.34,嗜碱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

3年后患者出现发热,贫血加重,脾大,脾肋下6cm。HGB80/L,WBjC200×10/L,PLT1000×10/L。骨髓检查:原粒0.12,早幼粒0.3,嗜碱性粒细胞0.25,应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D:慢性粒细胞自血病急单变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存

一般将病毒抗原的加工与递呈分为MHCⅠ类分子限制的抗原递呈与MHCⅡ类分子限制的抗原递呈。

有关病毒感染时MHCⅡ类分子限制的抗原递呈,正确的是

A:又称为内源性抗原递呈 B:诱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与CD8+ 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 D:与CD4+ 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 E: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故主要为内源性抗原递呈

某女性患者,43岁,主诉乏力7个月,伴左上腹饱胀感。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肝未及,脾肋下4cm。RBC 3.0×10/L,HGB 100g/L,WBC 120×10/L,PLT 300×10/L。分类:原粒0.03,早幼粒0.03,中幼粒0.1,晚幼粒0.4,杆粒0.34,嗜碱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

3年后患者出现发热,贫血加重,脾大,脾肋下6cm。HGB 80/L,WBC 202×10/L,PLT 1100×10/L。骨髓检查:原粒0.12,早幼粒0.3,嗜碱性粒细胞0.25。应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变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存

某女性患者,43岁。主诉乏力7个月,伴左上腹饱胀感。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未触及,脾肋下4cm。RBC 3.0×10/L,Hb 100g/L,WBC120×10/L,PLT300×10/L。分类:原粒细胞0.03,早幼粒细胞0.03,中幼粒细胞0.1,晚幼粒细胞0.4,杆状核粒细胞0.34,嗜碱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

3年后患者出现发热,贫血加重,脾大,脾肋下6cm。Hb80/L,WBC202×10/L,PLT 1100×10/L。骨髓检查:原粒细胞0.12,早幼粒细胞0.3,嗜碱性粒细胞0.25,诊断应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变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存

某男性患者,62岁。全身乏力、体重减轻3月余。体检:肝脏肋下2.5cm,脾肋下5cm,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象检查:Hb96g/L,WBC66.5×10/L,PLT320×10/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8%。

一年后患者因高热、骨关节疼痛再次入院。外周血WBC126×10/L,PLT96×10/L,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为33%,嗜碱性粒细胞22%此时应考虑的疾病是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感染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D:骨髓纤维化 E: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F: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