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和C肽,所以胰岛素与C肽的血浆浓度相关,测定两者的临床意义也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关于胰岛素和C肽的代谢及其血浆浓度,错误的是
A:肝对胰岛素的摄取比C肽多 B:经肝处理后胰岛素分泌入血的量比C肽少 C: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清除比C肽快 D:胰岛素的半衰期较C肽的短 E:胰岛素的血浆浓度高于C肽
患者女,24岁,患低血糖症,平时觉得腹胀,胸闷。查体:身高160 cm,体重52 kg。血乳酸水平增高;血浆胰岛素34 μU/ml,胰岛素原与总胰岛素放免值之比为15%。B超:胸,腹腔积液和可疑腹膜后占位。CT:胰腺增大伴钙化斑。
如诊断成立,引起低血糖的主要激素或因子是
A:胰岛素(Insulin) B:胰岛素原(Proinsulin) C:生长抑素(SS) 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E:表皮生长因子(EGF)
程女士,60岁,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不满意,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
关于胰岛素治疗,下列不妥的是
A:胰岛素剂量需严格个体化 B: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C:老年人胰岛素治疗时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 D:优先选用中长效制剂胰岛素 E:血糖控制不稳时,可每3~4天调整一次剂量
一例用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多次空腹血糖增高,尿糖阳性,白天尿糖全部阴性。
在下列原因中哪项可不予考虑
A:夜间胰岛素不足 B:夜间肝糖原输出增加 C:Somogyi效应 D:黎明现像 E:临睡前加餐
一例用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多次空腹血糖增高,尿糖阳性,白天尿糖全部阴性。
应该如何确诊患者究竟夜间有无Somogyi效应
A:12点(半夜)后的尿糖 B:糖化血红蛋白 C:半夜12点后的血浆胰岛素水平 D:半夜12点后每2小时查血糖1次,直到第二天早晨8点 E:半夜12点以后,每2小时抽血查血浆皮质醇、胰升糖素、生长激素及胰岛素、血糖水平
一例用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多次空腹血糖增高,尿糖阳性,白天尿糖全部阴性。
为确定患者有无“黎明现像”在上题所列的检查中,应选做哪项检查?
A:12点(半夜)后的尿糖 B:糖化血红蛋白 C:半夜12点后的血浆胰岛素水平 D:半夜12点后每2小时查血糖1次,直到第二天早晨8点 E:半夜12点以后,每2小时抽血查血浆皮质醇、胰升糖素、生长激素及胰岛素、血糖水平
一例用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多次空腹血糖增高,尿糖阳性,白天尿糖全部阴性。
如果上述检查排除了病人发生Somogyi效应和黎明现像的可能,则应如何处理
A:临睡前注射1次短效胰岛素 B:改用中效胰岛素 C:晚上胰岛素改为短效加长效胰岛素 D:临睡前加服1次达美康 E:临睡前加餐1次,同时加注1次短效胰岛素
某女性患者,25岁,患低血糖症,平时觉得腹胀、胸闷。查体:身高160 cm,体重52 kg。血乳酸水平增高;血浆胰岛素34 μU/ml,胰岛素原与总胰岛素放免值之比为15%。B超:胸、腹腔积液和可疑腹膜后占位。CT:胰腺增大伴钙化斑。
如诊断成立,引起低血糖的主要激素或因子是
A:胰岛素(Insulin) B:胰岛素原(Proinsulin) C:生长抑素(SS) 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E:表皮生长因子(EGF)
马某,女,15岁,因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6个月入院。身体评估:身高150cm,体重35kg。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及尿糖均显著增高。诊断为1型糖尿病,入院后采用速效胰岛素治疗。
下列胰岛素注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胰岛素剂量可每天根据血糖自行调整 B:速效胰岛素需餐前1小时注射 C:已开启的胰岛素必须保存在冰箱冷藏 D:胰岛素注射部位需经常更换 E:胰岛素笔注射针头应该每天更换一次
某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不满意,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
关于胰岛素治疗,下列不妥的是
A:胰岛素剂量需严格个体化 B: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C:老年人胰岛素治疗时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 D:优先选用一种中长效制剂 E:血糖控制不稳时,可每3~4天调整一次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