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7岁,近2年月经量增多,无腹痛,妇科普查时发现子宫增大如孕2个月大小,不规则。

B超提示子宫肌瘤,此患者月经量增多与以下鄹些有关

A:子宫肌瘤的大小 B:子宫肌瘤的数目 C: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 D:子宫肌瘤伴变性 E:子宫肌瘤伴感染 F: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某女性患者,38岁,已婚,闭经2年,偶有潮热,既往月经正常,近期内无人流史。已作黄体酮试验和雌激素试验均阳性。妇科检查:子宫后位,较正常稍小,两附件正常。家族史中母亲39岁绝经。

提示:经检查该病人的血FSH 100IU/L,LH 80/IU,E2 183pmol/L,PRL 5ug/L。最可能的闭经原因是

A:垂体性 B:卵巢性 C:下丘脑性 D:大脑皮层功能障碍 E:子宫性 F:营养不良性

某女性患者,48岁,已婚。因月经量增多6个月入院。于入院前10个月出现闭经达4个月。6个月前开始月经复潮,经期每次10天,量较前明显增多,周期15天。既往月经正常。生育史1-0-1-1。体胖。妇查:阴道见少量暗红色血迹,宫颈口闭,光滑。子宫体正常大小,活动度好。双侧附件正常。

引起该病人月经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哪项

A: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B:粘膜下子宫肌瘤 C:子宫内膜癌 D:有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E:子宫内膜息肉 F:子宫颈癌

某女性患者,48岁,已婚。因月经量增多6个月入院。于入院前10个月出现闭经达4个月。6个月前开始月经复潮,经期每次10天,量较前明显增多,周期15天。既往月经正常。生育史1-0-1-1。体胖。妇查:阴道见少量暗红色血迹,宫颈口闭,光滑。子宫体正常大小,活动度好。双侧附件正常。

提示:诊刮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为

A:雌孕激素周期疗法 B:孕激素止血 C:雄激素止血 D: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E:子宫全切除术 F: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某女,25岁,月经周期正常,现闭经38天,晨起恶心呕吐,并伴有尿频。妇科检查:宫颈着色不明显,光滑,软,子宫增大不明显。

该女性最可能为

A:肠炎 B:感冒 C:泌尿系感染 D:单纯闭经 E:早孕

某女性患者,55岁,月经不规律5年。既往规律,初潮13岁,周期30~32d,经期4~5d,49岁起月经不规律,有时1个月2次,有时半年1次,每次持续5~20d不止,曾肌内注射黄体酮。自己认为“更年期”,未正规就诊。近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频繁,量较前增多,伴有下腹隐痛,乏力,此次“月经”时断时续,淋漓不净持续30d余。(提示查体:一般状况良好,无明显贫血貌。阴道见少量血液,宫颈光滑,子宫稍大稍软,双侧附件未及增厚或包块。)

最可能的诊断是 ( 提示 盆腔超声示子宫内膜增厚,最厚处约1.8cm,另见宫腔内不规则混合回声3.5cm×4.6cm。)

A:子宫肌瘤 B:子宫内膜癌 C:子宫腺肌症 D:宫颈癌 E:子宫平滑肌肉瘤 F: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某女性患者,55岁,月经不规律。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肿块,临床考虑子宫内膜病变,故申请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宫腔内可见17mm×12mm、边界欠清、稍高回声不均匀实质性占位,与子宫内膜关系较密切。其余子宫内膜回声尚均匀,厚度为4mm。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内部及周边血运较丰富,RI=0.49。根据以上声像图表现,首选考虑

A:子宫内膜息肉 B:子宫黏膜下肌瘤 C:子宫内膜癌 D:子宫绒毛膜癌 E: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

某女性患者,55岁,月经不规律。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肿块,临床考虑子宫内膜病变,故申请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宫腔内可见17mm×12mm、边界欠清、稍高回声不均匀实质性占位,与子宫内膜关系较密切。其余子宫内膜回声尚均匀,厚度为4mm。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内部及周边血运较丰富,RI=0.49。根据以上声像图表现,首选考虑

A:子宫内膜息肉 B:子宫黏膜下肌瘤 C:子宫内膜癌 D:子宫绒毛膜癌 E: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

某女性患者,55岁,月经不规律。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肿块,临床考虑子宫内膜病变,故申请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宫腔内可见17mm×12mm、边界欠清、稍高回声不均匀实质性占位,与子宫内膜关系较密切。其余子宫内膜回声尚均匀,厚度为4mm。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内部及周边血运较丰富,RI=0.49。根据以上声像图表现,首选考虑

A:子宫内膜息肉 B:子宫黏膜下肌瘤 C:子宫内膜癌 D:子宫绒毛膜癌 E: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