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5岁,出现水肿,乏力,血压增高,尿量减少,肉眼血尿。尿干化学检查示:红细胞200/μl,蛋白质2.0 g/L,白细胞 100/μl。显微镜尿有形成分检查结果见图2和图3。

此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最可能为
A:影红细胞为主 B:大红细胞为主 C:小红细胞为主 D:正常红细胞为主 E:非均一性红细胞为主
二十岁,男性,云南籍,因发热自服磺胺嘧啶,3天后血红蛋白降至50g/L,网织红细胞15%,红细胞形态正常
考虑何种诊断可能性大
A:海洋性贫血 B:G6PD缺乏症 C:骨髓病性贫血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患者,女性,30岁,反复关节疼痛3年,头昏6个月,皮肤黄染5天入院。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明确,未正规治疗。无肝炎,结核等病史。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率90次/分,律齐,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0cm,脾肋下4cm。血常规:WBC 2.5x10
/L,Hb 62g/L,PLT 44x10
/L,网织红细胞0.1。肝功:间接胆红素25μmol/L,血象可见晚幼红细胞,红细胞大小正常,形态均一,可见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粒红比0.8:1。
提示:患者治疗出院后自行停服激素,在劳累受凉后突发高热,头痛,神志异常,牙龈渗血,腰部酸胀。查体见皮肤苍白,皮肤可见瘀斑,巩膜黄染,肝脾轻度肿大。血常规:WBC10.5x10
/L,Hb83g/L,PLT18x10
/L,网织红细胞0.2,外周血片可见破碎红细胞。血EB病毒抗原(+)。血尿素,肌酐升高。尿常规:隐血(+++),蛋白(++),可见管形。患者出现上述病症的机制是
A:自身抗体破坏红细胞和血小板 B: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破坏血小板 C: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D:血清纤维蛋白原消耗过多 E:血管内皮损伤 F:以上都是
某男,21岁,因发热自服磺胺嘧啶,3天后血红蛋白降至50g/L,网织红细胞15%,红细胞形态正常
考虑何种诊断可能性大
A:海洋性贫血 B:G-6-PD缺乏症 C:骨髓病性贫血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某男,云南籍,因发热自服磺胺嘧啶,3天后血红蛋白降至50 g/L,网织红细胞15%,红细胞形态正常
考虑何种诊断可能性大
A:海洋性贫血 B:G一6一PD缺乏症 C:骨髓病性贫血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某男,21岁,云南籍,因发热自服复方磺胺异恶唑,3天后腰痛,黄疸,血红蛋白降至50g/L,网织红细胞15%,红细胞形态正常。
考虑何种诊断可能性大
A:海洋性贫血 B:G-6-PD缺乏症 C:骨髓病性贫血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某女性患者,31岁,反复关节疼痛3年,头昏6个月,皮肤黄染5天入院。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明确,未正规治疗。无肝炎、结核等病史。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率90次/分,律齐,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0cm,脾肋下4cm。血常规:WBC 2.5×10
/L,Hb 62g/L,PLT 44×10
/L,网织红细胞0.1。肝功:间接胆红素25μmol/L,血象可见晚幼红细胞,红细胞大小正常,形态均一,可见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粒红比0.8:1。
提示:患者治疗出院后自行停服激素,在劳累受凉后突发高热、头痛、神志异常,牙龈渗血,腰部酸胀。查体见皮肤苍白,皮肤可见瘀斑,巩膜黄染,肝脾轻度肿大。血常规:WBC10.5×10
/L,Hb83g/L,PLT18×10
/L,网织红细胞0.2,外周血片可见破碎红细胞。血EB病毒抗原(+)。血尿素、肌酐升高。尿常规:隐血(+++),蛋白(++),可见管形。患者出现上述病症的机制是
A:自身抗体破坏红细胞和血小板 B: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破坏血小板 C: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D:血清纤维蛋白原消耗过多 E:血管内皮损伤 F:以上都是
正常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形态不同。在0.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
A:先缩小后破裂 B:膨胀 C:破裂 D:正常 E:缩小
正常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形态不同。在0.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
A:正常 B:膨胀 C:缩小 D:破裂 E:先缩小后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