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述处方叙述错误的是 〔处方〕薄荷脑 6.0g 樟脑 6.0g 麝香草酚 6.0g 薄荷油 6.0ml 水杨酸 11.4g 硼酸 85.0g 升华硫 40.0g 氧化锌 60.0g 淀粉 100.0g 滑石粉 加至1000.0g 〔制法〕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研磨至全部液化,并与薄荷油混合。 另将升华硫、水杨酸、硼酸、氧化锌、淀粉、滑石粉研磨混合均匀,过7号 筛。然后将共熔混合物与混合的细粉研磨混匀,过筛,即得。

A:本品可口服 B:本品可外用 C:本品为散剂 D: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为共熔组分 E:在混合操作时,应根据各混合组分的比例量,按配研法(等量递加法)进行

某一天,某市区自来水用户反映水中有异常气味,尤以某固控厂厂区的用户的反映较为强烈,接到报告后,进行现场走访查看取样检测。检测结果,个别水样中挥发酚含量最高值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的57倍:初步认为该地区供水管网确己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酚的理化特性及代谢是

A:不在体内蓄积 B:易在体内蓄积 C:体内代谢迅速,24小时即代谢完毕 D:体内代谢困难 E:酚在饮水中浓度达到1mg/L上时,可有臭味 F:急性酚中毒可导致大量出汗

酚类主要来自工业排废,又是染料、制药、树脂含成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动、植物代谢及机体分解也有酚类物质生成,故酚类物质与人类关系极其密切。酚类物质虽毒性不高,但多有恶臭,是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

下述条目中,哪四条属挥发酚的描述?

A:能被水蒸气蒸馏出的酚类 B:沸点在230℃以下的酚类 C:对硝基酚以外的一元酚 D:苯酚,甲酚,二甲酚以及它们的卤代物 E:酸性条件下(PH1-3),被乙醚萃取的酚类 F:碱性条件下(PH10-12)下,溶于水的酚类物质

酚类主要来自工业排废,又是染料、制药、树脂含成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动、植物代谢及机体分解也有酚类物质生成,故酚类物质与人类关系极其密切。酚类物质虽毒性不高,但多有恶臭,是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

水质分析中,检测挥发酚类的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A:酚及其氯化物多有恶臭 B:酚是一种传统消毒剂,对生物机体有重大损害 C:挥发酚类影响水质感官性状,属水质标准的一般化学指标 D:挥发性酚都有一定毒性,卫生标准中属毒理学指标

酚类主要来自工业排废,又是染料、制药、树脂含成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动、植物代谢及机体分解也有酚类物质生成,故酚类物质与人类关系极其密切。酚类物质虽毒性不高,但多有恶臭,是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

哪些是4-氨基安替吡啉法测定挥发酚的优点?

A:该方法灵敏度高,不加衍生处理,最低检测浓度达0.002毫克/升 B:适用的浓度范围宽0.002~5.0毫克/升 C: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D:4-氨基安替吡啉与对硝基酚,邻-硝基酚有阻止反应,与间硝基酚也有部分阻止反应 E:低卤代酚类与4-氨基安替吡啉反应,其显色强度比非卤代酚要强

酚类主要来自工业排废,又是染料、制药、树脂含成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动、植物代谢及机体分解也有酚类物质生成,故酚类物质与人类关系极其密切。酚类物质虽毒性不高,但多有恶臭,是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

哪些是检测挥发酚标准方法的独特技术要点?

A:蒸馏挥发酚时,应控制水溶液PH在4以下 B:显色反应时,顺序加入缓冲液、安替吡啉液和铁__液,且每加入一种溶液必须混匀 C:显色时,应严格控制反应溶液PH为9.8 D:显色时,应准确填加缓冲液,安替吡啉液和铁__等反应试剂 E:以苯酚做为挥发酚的近似标准,苯酚标准物要精制处理 F:准确量取水样

关于下述处方叙述错误的是[处方]薄荷脑6.0g樟脑6.0g麝香草酚6.0g薄荷油6.0ml水杨酸11.4g硼酸85.0g升华硫40.0g氧化锌60.0g淀粉100.0g滑石粉加至1000.0g[制法]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研磨至全部液化,并与薄荷油混合。另将升华硫、水杨酸、硼酸、氧化锌、淀粉、滑石粉研磨混合均匀,过7号筛。然后将共熔混合物与混合的细粉研磨混匀,过筛,即得()。

A:本品为散剂 B:本品可口服 C:本品可外用 D: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为共熔组分 E:在混合操作时,应根据各混合组分的比例量,按配研法(等量递加法)进行

关于下述处方叙述错误的是[处方]薄荷脑6.0g樟脑6.0g麝香草酚6.0g薄荷油6.0ml水杨酸11.4g硼酸85.0g升华硫40.0g氧化锌60.0g淀粉100.0g滑石粉加至1000.0g[制法]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研磨至全部液化,并与薄荷油混合。另将升华硫、水杨酸、硼酸、氧化锌、淀粉、滑石粉研磨混合均匀,过7号筛。然后将共熔混合物与混合的细粉研磨混匀,过筛,即得()。

A:本品为散剂 B:本品可口服 C:本品可外用 D: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为共熔组分 E:在混合操作时,应根据各混合组分的比例量,按配研法(等量递加法)进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