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71岁,两个月来软弱无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12斤,上腹部疼痛,大便量多就医。该病人有30余年饮酒史。实验室检查:HCT0.32,WBC4x10
/L,血清ALP高于正常值3倍,空腹血葡萄糖为8mmol/L,胰腺激发试验(静脉注射胰液泌素1u/kg体重)显示胰液量5ml/10min(正常大于16ml/10min);碳酸氢盐26mmol/L(正常小于24mmol/L);胰酶未见异常
首先考虑选择的检查是
A:胆红素 B:CEA C:腹部B型超声检查 D:腹部X线检查 E:血,尿淀粉酶
患者女,75岁,因“乏力,肌肉酸痛2 d”来诊。入院前1周因“流涕,咳嗽”自服“阿奇霉素”7 d。无发热,无少尿,水肿。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混合性血脂异常史(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依那普利,HCT。否认糖尿病病史。查体:T 36.6 ℃,P 80次/min,R 18次/min,BP 120/70 mmHg;心,肺未见异常;四肢肌肉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如患者查CK高于正常上限5倍,血Scr 100 μmol/L,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A:停用阿司匹林 B:停用阿托伐他汀 C:停用依那普利 D:停用HCT E:不予处理
某女性患者,74岁,因“乏力、肌肉酸痛2 d”来诊。入院前1周因“流涕、咳嗽”自服“阿奇霉素”7 d。无发热,无少尿、水肿。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混合性血脂异常史(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依那普利、HCT。否认糖尿病病史。查体:T 36.6 ℃,P 80次/min,R 18次/min,BP 120/70 mmHg;心、肺未见异常;四肢肌肉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如患者查CK高于正常上限5倍,血Scr 100 μmol/L,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A:停用阿司匹林 B:停用阿托伐他汀 C:停用依那普利 D:停用HCT E:不予处理
窗口技术是将全范围CT值分时分段进行显示的技术。被显示灰阶的范围称为窗宽(W),其中间值称为窗位(C),窗宽以外的CT值不显示。根据此概念,可以计算出CT值显示的范围:显示下限为窗位减去1/2窗宽,上限是窗位加上1/2窗宽,数学表达式如下:C-W/2(下限)~C+W/2(上限)。
显示的CT值的上限是
A:80HU B:60HU C:120HU D:40HU E:20HU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是肌钙蛋白至少有1次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即正常上限),并有至少1项心肌缺血的证据。该证据可以是()。
A:心肌缺血临床症状 B:心电图出现新的心肌缺血变化,即新的ST段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 C: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D: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升高至正常上限的2倍
正常人做深呼吸运动使每分通气量增加两倍时
A:肺泡气氧分压增加两倍 B: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两倍 C:动脉血氧饱和度增10% D:肺泡通气量必定增加两倍 E:以上都不正确
正常人做深呼吸运动使每分通气量增加两倍时
A:肺泡气氧分压增加两倍 B: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两倍 C:动脉血氧饱和度增10% D:肺泡通气量必定增加两倍 E:以上都不正确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是肌钙蛋白至少有1次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即正常上限),并有至少1项心肌缺血的证据。该证据可以是()
A:心肌缺血临床症状 B:心电图出现新的心肌缺血变化,即新的ST段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 C: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D: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至正常上限的2倍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是肌钙蛋白至少有1次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即正常上限),并有至少1项心肌缺血的证据。该证据可以是()
A:心肌缺血临床症状 B:心电图出现新的心肌缺血变化,即新的ST段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 C: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D: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至正常上限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