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l岁,腹痛伴腹胀1天,暴饮暴食后突发剧烈上腹痛,之后出现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查体:138.2度,P120次/分,R25次/分,BP135/73mmHg,腹部明显膨隆,双侧腰肋部皮下瘀斑,全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消失,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180U/L.WBC17x109/L。
关于该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正确的是
A:各种营养成分应单瓶输注 B:以外周静脉输注为主 C:在肠外营养时,可同时应用生长激素 D:加入谷氨酰胺以保护肠粘膜屏障 E:加入白蛋白作为肠外营养的氮源
患儿男,4岁,6个月时因“肠缺血坏死”行小肠切除术,剩余小肠35cm,后间断行营养支持。此次入院,患儿体重11.5kg(低于正常均值30%),身高90cm(低于正常均值),腹部皮褶厚度0.3cm,皮肤略苍白,肌张力减低,精神萎靡。
给予该患儿行营养支持,不正确的是
A:热量从60kcal·kg-1·d-1开始逐渐增加 B:蛋白质从2g·kg-1·d-1开始逐渐增加 C:脂肪从1g·kg-1·d-1开始逐渐增加 D:热量需立即补足,以免营养状况继续恶化 E:肠内营养支持无法满足需求时需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患者男,28岁,因外伤多次手术后腹壁流出肠液2个月余入院。患者曾因车祸外伤,行十二指肠,空肠破裂修补术,术后腹壁伤口愈合差,反复引流出肠液,伴发热。
关于胃肠瘘患者的营养支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首选肠外营养支持 B:肠内营养适用于提供的营养素不能从瘘孔中流出的患者 C:成分型肠内营养较非成分型肠内营养更能减少瘘液排出量 D:高位胃,十二指肠瘘可由空肠造口给予肠内营养 E:近端有50cm功能良好小肠的小肠瘘患者可由胃内喂养 F:肠瘘早期宜肠外营养支持给予足量营养
患者男,28岁,因外伤多次手术后腹壁流出肠液2个月余入院。患者曾因车祸外伤,行十二指肠,空肠破裂修补术,术后腹壁伤口愈合差,反复引流出肠液,伴发热。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包括
A:血胸 B:空气栓塞 C:误吸 D:肠道细菌易位 E:腹泻 F:高血糖 G:胆汁淤滞
患者女,36岁,患短肠综合征,拟行长期全胃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技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局部出血 B:气胸 C:空气栓塞 D:损伤胸导管 E:臂丛神经损伤
患者女,36岁,患短肠综合征,拟行长期全胃肠外营养。
患者全胃肠外营养超过2周,全胃肠外营养可以克服的缺陷是
A:胆汁淤积 B:黄疸 C:脂肪肝 D:氨基转移酶升高 E:代谢性酸中毒
钱先生,68岁。脑血管意外一周转入本院,消瘦,嗜睡。营养指标检测发现:清蛋白26g/L,转铁蛋白1.8g/L。病人无消化道出血和肠道感染,既往除高血压外无其他疾病史。
此时对该病人的营养支持应首选
A:口服流质 B:置管行肠内营养 C:肠外营养 D: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以肠外为主 E:先治疗原发病再考虑营养支持
患者女,36岁。胰腺炎进行肠外营养已3周,今日出现高热,寒战。
肠外营养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保持导管通畅 B:营养液需在无菌环境下配置 C:营养液需在24小时输注完毕 D:穿刺插管部位每日消毒更换敷料 E:营养液中可加入治疗用药
某男性患者,34岁,反复发作性右下腹部疼痛伴间断性腹泻5年。查体:重度营养不良,血红蛋白60g/L,右下腹可触及包块;肠镜下见:肠黏膜卵石样变。临床诊断:克罗恩病。
患者入院后低热、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5次/d,无脓血便,肠镜检查和活检显示: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肠腔狭窄,不完全肠梗阻。该患者宜选择的营养治疗是
A:清流食 B:低脂半流 C:无渣半流 D:要素饮食 E:胃肠外营养
杜氏利什曼原虫主要致病作用是()
A:对宿主组织的溶解性破坏作用 B:慢性坏死性肉芽肿病变 C:虫体增殖吸附覆盖肠上皮阻碍营养吸收 D:侵袭并破坏红细胞 E:使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