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70岁,因“左肩背部生长性红疹20年”来诊。20年前左肩背部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红疹,逐渐扩大。查体:心,肺,腹无异常;左侧肩背部可见淡红色及褐色斑或丘疹,隆起,界清,轻度角化,结痂,上覆少量白色或淡黄色鳞屑,融合成片,大小约12.0 cmx10.0 cm;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临床初步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 组织病理学: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肥厚,部分角质形成细胞有异形性,全层可见伴有巢状分布的Paget样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满,呈淡染,核周较空,无细胞间桥,部分核染色深,可见大的核仁及核分裂象;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PAS染色(-)。)

A:鲍温病 B:日光性角化病肥厚型 C:浅表性播散性恶性黑素瘤 D:Paget样鲍温病 E:Paget病 F:银屑病

 患者女,38岁,工人,因“全身鳞屑性红斑6年,泛发脓疱伴高热2 d”来诊。患者于6年前开始于小腿出现鳞屑性红斑,瘙痒明显。先以慢性湿疹治疗,皮疹仍增多,并延及全身,皮疹冬重夏轻。后在某大医院确诊银屑病,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皮疹基本稳定。6 d前,使用某中药外洗,当时感到刺激,仍坚持使用了3 d,因感觉有低热,乏力才停用。2 d前,晨起后即发觉全身出现广泛密集分布的小脓疱,伴烧灼感,同时高热,体温达39.5 ℃,并有全身不适,关节酸痛,服用退热药及抗生素无效而来院就诊。

脓疱型银屑病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提示 血常规:WBC 12.8x10/L,N 0.628;尿,粪常规正常;血生化正常;血培养(-),脓疱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表皮轻度角化不全,表皮突局限不规则下延,棘层上部可见Kogoj海绵状脓疱,其间见多量中性粒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肝,胆,脾,胰,膀胱B超正常。)

A:角化不全伴角化过度 B:角化不良伴角化过度 C:Munro微脓肿 D:Pautrier微脓肿 E:Kogoj微脓肿 F: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女,9岁,从婴儿时开始两掌跖发红粗糙变厚,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伴有细薄鳞屑,并渐扩展至指背及手背,夏季常发红明显伴臭味,冬季皮损常发生皲裂。两手掌及足跖弥漫性潮红粗糙增厚,伴有鳞屑,足部轻度浸渍发白,伴明显臭味,损害自掌跖侧面延伸至手足背,足部延伸到踝关节以上,双手已接近腕关节处,边界清楚,多数指跖甲增厚无光泽。膝肘关节暂未见皮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母亲有类似病史。

该病与可变性红斑角化症的主要区别是

A:遗传方式 B:发病年龄 C:皮损部位 D:由编码连接蛋白31基因突变所致 E:红斑为游走性角化性,边界清楚呈地图状

二十六岁女性,行阴道细胞学激素评估

以角化前细胞为主,且有30%~40%角化细胞,提示激素水平为

A:雌激素中度低落 B:雌激素高度低落 C:雌激素中度影响 D:雌激素高度影响 E:雌激素极度影响

某患者女性,30岁,Hb80g/L,涂片可见椭圆形红细胞增多

若椭圆形红细胞占18%,主要见于

A:正常人 B:缺铁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镰形细胞贫血 E: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某患者女性,30岁,Hb80g/L,涂片可见椭圆形红细胞增多

若椭圆形红细胞占55%,主要见于

A:骨髓纤维化 B:缺铁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镰形细胞贫血 E: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某男性患者,3岁,1周前发热、轻咳无痰,背部出现一过性皮疹。昨日颈部触及一包块。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二度肿大,颈淋巴结肿大,肝肋下3cm。初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诊断意义的指标是

A:中性粒细胞中出现中毒颗粒 B:单核细胞明显升高 C:WBC总数降低 D:异常淋巴细胞>10% E:中性粒细胞中出现棒状小体

女,9岁,从婴儿时开始两掌跖发红粗糙变厚,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伴有细薄鳞屑,并渐扩展至指背及手背,夏季常发红明显伴臭味,冬季皮损常发生皲裂。两手掌及足跖弥漫性潮红粗糙增厚,伴有鳞屑,足部轻度浸渍发白,伴明显臭味,损害自掌跖侧面延伸至手足背,足部延伸到踝关节以上,双手已接近腕关节处,边界清楚,多数指跖甲增厚无光泽。膝肘关节暂未见皮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母亲有类似病史。

该病与可变性红斑角化症的主要区别是

A:遗传方式 B:发病年龄 C:皮损部位 D:前者由编码连接蛋白31基因突变所致 E:后者红斑为游走性角化性,边界清楚呈地图状

角化前细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