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V可通过不同途径感染人体,多为潜伏感染,常可由怀孕,多次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因素被激活,也可发生显性感染,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器官移植,肿瘤,AIDS死亡的重要原因。

CMV感染人体后经吞饮作用或与细胞膜融合进入宿主细胞,被感染的细胞体积增大3~4倍,细胞内的变化为

A:首先在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之后在细胞核内出现嗜碱性包涵体 B:首先在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包涵体,之后在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C:首先在细胞质内出现包涵体,之后在细胞核内出现滋养体 D: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同时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E: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同时出现嗜碱性包涵体

患者,男性,62岁,因低热,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脾肋下6cm,质地坚硬,胸骨压痛明显。Hb为100g/L,WBC为40x10/L,分类示早幼粒细胞4%,中性中幼粒细胞为17%,中性晚幼粒细胞为16%,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18%,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21%,嗜碱性粒细胞为11%,嗜酸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为8%,单核细胞2%,PLT为130x10/L。

t(9;22)(q34;q11)称为ph染色体,关于ph染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染色体存在于CML的整个病程中,一般不因治疗而消失 B:ph染色体阴性CML预后较好,而阳性预后较差 C:ph染色体可见于90%以上的CML患者 D:ph染色体可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ph染色体可出现于幼红细胞.巨核细胞中

某男性患者,62岁。全身乏力、体重减轻3月余。体检:肝脏肋下2.5cm,脾肋下5cm,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象检查:Hb96g/L,WBC66.5×10/L,PLT320×10/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8%。

一年后患者因高热、骨关节疼痛再次入院。外周血WBC126×10/L,PLT96×10/L,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为33%,嗜碱性粒细胞22%此时应考虑的疾病是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感染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D:骨髓纤维化 E: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F: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

四种疾病患者痰液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结果如表所示:

欲比较四种疾病患者痰液内嗜酸性粒细胞有无差别,应选用

A:χ检验 B:校正的χ检验 C:Wilcoxon秩和检验 D:Kruskal-Wallis检验 E:Friedman秩和检验

四种疾病患者痰液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结果如表所示:

欲比较四种疾病患者痰液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构成有无不同,应选用

A:χ检验 B:F检验 C:Wilcoxon秩和检验 D:Kruskal-Wallis检验 E:Friedman秩和检验

女性患者,外生殖器出现小水疱,灼热疼痛,水疱液吉姆萨染色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可能性最大的临床诊断是患者感染哪种病原体()

A:杜克嗜血杆菌 B:沙眼衣原体 C:淋病奈瑟菌 D:单纯疱疹病毒 E:巨细胞病毒

神经元胞浆内嗜银包涵体见于()

A:Alzheimer病 B:血管性痴呆 C:Pick病 D:路易体痴呆 E:CJD

神经细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见于()

A:帕金森病 B:小舞蹈病 C:肝豆状核变性 D:亨廷顿病 E:抽动秽语综合征

女性,30岁,外生殖器出现小水疱,灼热疼痛,水疱液吉姆萨染色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杜克嗜血杆菌 B:沙眼衣原体 C:淋病奈瑟菌 D:单纯疱疹病毒 E:巨细胞病毒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