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0岁,盆骶部被重物挤压后排不出尿12小时,不能站立。体检:T36℃,P122次/分,R22次/分,BP75/45mmHg,面色疮白。腹软,耻骨上区膨隆,有压痛,扣诊实音。骨盆两侧不对称,触痛明显。尿道口有血迹。血常规示:WBC5x10/L,中性粒细胞66%,Hb70g/L。直肠指诊:直肠前方有压痛,指套无血迹。

为了解尿道狭窄或断裂情况,在尿道重建手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尿道镜检查 B:逆行尿道造影 C:排尿期尿道造影 D:逆行尿道造影+排尿期尿道造影 E:膀胱软镜检查 F:尿道镜+膀胱软镜检查

男,4岁,因先天性阴茎向腹侧弯曲,尿道开口位置异常住院,检查见阴茎向腹侧弯曲,尿道开口位于阴茎根部,阴茎,睾丸及阴囊发育良好,但阴茎皮肤稍紧,诊断为尿道下裂。

此患者拟行阴茎伸直及尿道修复术,关于手术原则以下哪项不恰当 ( )

A:恢复正常勃起功能,能性交 B:阴茎弯曲矫正 C:外观满意 D:重建后的尿道能使病人站立位排尿 E:手术必须分期完成

男,22岁,因车祸致开放性会阴部裂伤,会阴部血肿并有尿外渗,尿道外口流出鲜血。

为判断尿道损伤的部位最适宜的诊断方法 ( )

A:尿道镜检 B:尿道造影 C:膀胱切开顺行检查 D:经腹穿刺膀胱造影 E:IVP

男,22岁,因车祸致开放性会阴部裂伤,会阴部血肿并有尿外渗,尿道外口流出鲜血。

尿道损伤行修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

A:尿道会阴瘘 B:尿道狭窄 C:创口感染 D:前列腺炎 E:尿道直肠瘘

男性,15岁。出生以来即发现尿道口位置异常。查体:尿道外口位于阴茎中部,阴茎向腹侧弯曲,阴茎头包皮呈"V"形缺损,包皮系带缺如,阴茎头背侧包皮呈帽状堆积。

有关尿道下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B:常伴有其他畸形,最常见的为腹股沟斜疝和睾丸下降不全 C:尿道开口异常,但阴茎发育不受影响 D:多需手术治疗 E:手术的目的是矫正阴茎弯曲,修复尿道以恢复正常排尿和性交功能

患者男,28岁。下船时不慎跌倒,会阴部骑跨船沿上,立即出现尿道口滴血,之后不能排尿,发生尿潴留。体检发现会阴部,阴茎,阴囊明显肿胀,诊断为尿道球部断裂,给予手术治疗。

为了预防术后尿道狭窄,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A:预防感染 B:留置导尿管7~14天 C:多饮水 D:后期应定期作尿道扩张 E:局部理疗

某男孩,3岁,自幼蹲位排尿,阴茎发育小,向下弯曲,尿道口位于阴茎根部与阴囊交界处,双侧隐囊内可触及正常睾丸

如为尿道下裂,则其分型标准是

A:染色体检查 B:合并畸形多少 C:尿道外口位置 D:阴茎弯曲程度 E:血睾酮水平

某男性患者,25岁,尿道口轻度尿痛、有少量分泌物流出2天来诊。发病前7天曾有冶游史。查体:尿道口稍红,可见少量无色稀薄分泌物,余皮肤黏膜未见异常。

尿道分泌物衣原体检测阳性,尿道分泌物涂片革兰阴性双球菌(-),每高倍镜下白细胞>5个。其余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诊断为

A:衣原体性尿道炎 B:淋菌性尿道炎 C:滴虫性尿道炎 D:衣原体感染 E:支原体性尿道炎

某男性,26岁,尿道口轻度尿痛、有少量分泌物流出2天来诊。发病前7天曾有冶游史。查体:尿道口稍红,可见少量无色稀薄分泌物,余皮肤黏膜未见异常。

尿道分泌物衣原体检测阳性,尿道分泌物涂片革兰阴性双球菌(-),每高倍镜下白细胞>5个。其余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诊断为

A:衣原体性尿道炎 B:淋菌性尿道炎 C:滴虫性尿道炎 D:衣原体感染 E:支原体性尿道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