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临床上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最为直观的是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但是由于实验室环境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作为常规检测进行开展。
不适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A:细胞培养 B:鸡胚培养 C:动物接种 D:组织块培养 E:直接培养
女性,35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白细胞20~3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
/ml。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
患者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 )
A:定时复查尿培养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患者,女性,25岁,受凉劳累后突发寒战高热,肾区疼痛,尿频,尿急,尿痛1天来院就诊。2个月前有类似发作史,当时中段尿培养为大肠杆菌生长,服药3天后症状消失停药。
提示:患者2月前中段尿培养为大肠杆菌生长,自行停药,现再次出现肾区疼痛,尿频,尿急,尿痛 提问:此时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
A:尿蛋白定量 B:肾功能测定 C:中段尿培养和菌落计数 D:尿L型细菌培养 E:以上都不是
女性,30岁,因高热寒战,腰痛2天入院。左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RBC5~6/HP,WBC15~2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5/ml。经抗生素治疗2天后体温正常
病人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继续抗生素治疗 B:定期复查尿培养 C:每晚服抗生素一次 D:长期服碳酸氢钠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对于不同的标本类型及真菌种类,培养基的选择是分离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真菌培养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沙保弱葡萄糖琼脂可作为真菌次代分离培养基 B:培养基中添加氯霉素、庆大霉素、放线菌酮等可抑制细菌或腐生性真菌生长 C:DTM琼脂可用于皮肤真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D:察氏培养基是鉴定曲霉菌属的参考培养基 E:产色培养基中添加氟康唑有利于检测氟康唑的耐药性
对于不同的标本类型及真菌种类,培养基的选择是分离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常用真菌培养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沙保弱葡萄糖琼脂可作为真菌初次分离培养基 B:抑制霉菌琼脂可用于一些二相性真菌霉菌——酵母转变 C:DTM琼脂可用于皮肤真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D:察氏培养基是鉴定曲霉菌属的参考培养基 E:产色培养基中添加氟康唑有利于检测氟康唑的耐药性
某患者男性,19岁,发热2d后就诊。血培养阳性,肥达反应阳性。
进行粪便培养的最佳时间段为
A:发病后立即 B:发病第1周 C:发病第2周 D:发病第6周 E:整个病程
某女性患者,36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白细胞20~3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5/ml。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
患者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定时复查尿培养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