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颗粒管型,错误的是 ( )

A:颗粒来自血浆蛋白 B:细颗粒管型由粗颗粒管型降解而来 C:颗粒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D:细颗粒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 E: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人,女,38岁。白带增多,淡黄色脓性,并感腰骶部坠痛近个月。妇科检查:阴道通畅,见宫颈中度糜烂,颗粒型。

该病人宫颈中度糜烂,颗粒型指的是( )。

A: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以下,糜烂面为柱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凹凸不平 B: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糜烂面为柱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凹凸不平 C: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糜烂面为柱状上皮过度增生,间质增生明显,高低不平 D: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糜烂面为单层柱状上皮覆盖,表面平坦 E: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糜烂面为柱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凹凸不平

某妇女,43岁,1-0-1-1,体检时发现宫颈糜烂中度颗粒型,余未见异常。

检查过程中,子宫颈表面涂复方碘液,呈棕褐色的是

A:正常柱状上皮 B:正常鳞状上皮 C:不典型增生 D:原位癌 E:鳞一柱状上皮交界处

女孩7岁。因"发热1个月余,伴双下肢疼痛8天"住院。体检:体温39℃,面色苍白,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肝肋下4cm,睥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无特殊。血常规:Hb85g/L,WBC25x10/L,N14%,L80%,PLT45x10/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4%,直径<12μ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胞浆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前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EFV6-CBFA2融合基因。

按上述资料,应属下列哪一型( )

A:L1型,标危型 B:L1型,高危型 C:L2型,标危型 D:L2型,高危型 E:L3型,高危型

女孩,5岁。因"发热1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住院。体检:体温38.5℃,面色苍白,无皮疹,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无特殊,肝肋下3cm,脾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阴性。血常规:Hb 90g/L,WBC 20x10/L,N 12%,L 82%,PLT 50x10/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3%,直径<12μ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细胞质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前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BCR-ABL融合基因。

按上述资料,应属下列哪一型

A:L1型,高危型 B:L2型,标危型 C:L2型,高危型 D:L3型,高危型 E:L1型,标危型

关于颗粒管型,错误的叙述是()。

A:颗粒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B:颗粒来自血浆蛋白 C:细颗粒管型由粗颗粒管型降解而来 D:细颗粒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 E:粗颗粒管型多见于病情较重者

关于颗粒管型,错误的是( )

A:颗粒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B:颗粒来自血浆蛋白 C:细颗粒管型由粗颗粒管型降解而来 D:细颗粒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 E: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颗粒管型()。

A:为肾上皮细胞变性、崩解所形成的管型,表面散在有大小不等的颗粒 B:由脱落的肾上皮细胞与蛋白性物质粘合而成 C:由红细胞与蛋白性物质粘合而成 D:为上皮管型和颗粒管型脂肪变性而形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