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9岁,患病1周,牙龈乳头坏死,前牙唇侧明显,坏死形成溃疡处凹陷,表面灰白色假膜,触之出血明显,口腔有腐性口臭,体温37.8℃,颏下淋巴结肿痛,既往未出现全身明显异常现象。

预计检查后异常表现在

A:中性粒细胞减少 B:细胞核分化异常 C:螺旋体和梭形杆菌数量明显增加 D: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 E:龈坏死表现

某病人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观察时发现血涂片异常蓝染,且布满颗粒

异常蓝染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用新推片制备血涂片 B:缓冲液偏碱 C:染料配制时间过长 D:用已处理过的新玻片制备血涂片 E:用自来水冲洗

某病人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观察时发现血涂片异常蓝染,且布满颗粒

出现大量颗粒的原因是

A:细胞中的异常结构 B:先弃去染液后再用水冲洗 C:缓冲液与染液的比例大于1:1 D:血涂片太厚 E:冲洗时间长

患者,女,42岁,阴道流液20余日,偶有血丝,询问病史:GP,平素月经正常,量中等,带节育环避孕。妇科检查:宫颈糜烂面约占宫颈面积1/2,糜烂面呈颗粒型,子宫附件无异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轻度宫颈糜烂(单纯型) B:轻度宫颈糜烂(颗粒型) C:中度宫颈糜烂(颗粒型) D:重度宫颈糜烂(颗粒型) E:重度宫颈糜烂(乳突型)

关于颗粒剂的说法,正确的有

A: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混悬颗粒和泡腾颗粒 B:水溶颗粒处方饮片应全部提取 C:混悬颗粒含有部分饮片细粉 D: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含水量不得超过9.0% E:泡腾颗粒加水(15~25℃)后10分钟内颗粒应完全分散或溶解

患者男,19岁。患病1周,牙龈乳头坏死,前牙唇侧明显,坏死形成溃疡处凹陷,表面灰白色假膜,触之出血明显,口腔有腐性口臭。体温37.8℃,颊下淋巴结肿痛,既往未出现全身明显异常现象。

预计检查后异常表现在

A:中性粒细胞减少 B:细胞核分化异常 C:螺旋体和梭形杆菌数量明显增加 D: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 E:龈坏死表现

男性,19岁,患病1周,牙龈乳头坏死,前牙唇侧明显,坏死形成溃疡处凹陷,表面灰白色假膜,触之出血明显,口腔有腐性口臭。体温37.8℃,颊下淋巴结肿痛,既往未出现全身明显异常现象。

预计检查后异常表现在

A:中性粒细胞减少 B:细胞核分化异常 C:螺旋体和梭形杆菌数量明显增加 D: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 E:龈坏死表现

有颗粒与无颗粒白细胞的区别依据是().

A:有无嗜天青颗粒 B:核的形态 C:有无特殊颗粒 D:胞质量的多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