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9 岁,因“左前臂进行性肿胀,变硬2个月”来诊。2个月前患者自觉左前臂远端皮肤肿胀,发红,微痒,无发热,疼痛。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1周,效果不佳。半个月前皮损波及手背,手背红肿,发硬,不能捏起,握拳困难,遂来我院就诊。发病前皮损部位无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5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查体:左前臂近腕部及手背,手掌弥漫性肿胀,呈暗红色,界限不清,局部有轻压痛,不能捏起;左前臂中上段屈侧可见长5 cm手术瘢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计数0.57x10
/L;zongR 40 mm/h;肝,肾功能,血糖,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围;ANA,抗dsDNA,抗ENA抗体均(-)。胸部X线片,腹部B超及ECG均正常。
诊断考虑的疾病是(提示 组织病理学:浅筋膜炎症,水肿,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血管周围见嗜酸粒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皮下脂肪间轻度纤维化及黏液样变性,慢性炎性细胞灶状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筋膜处有IgG和(或)IgM沉积。左前臂MRI:表浅筋膜增厚。)
A:蜂窝织炎 B:肢端硬皮病 C:丹毒 D:嗜酸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E: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F:脂膜炎 G:嗜酸性筋膜炎
患者男,32岁,因“右颈部黑色肿物8年”来诊。皮肤科查体:皮损呈半球形隆起,绿豆大小,表面平滑,无毛。
诊断考虑的疾病是(提示 皮损无明显自觉症状,8年来皮损无明显增大。)
A:脂溢性角化 B:色素痣 C:黑素瘤 D:Bowen病 E:鳞状细胞癌 F:基底细胞癌
患者男,16岁。背部出现白斑1年,渐发展至颈后及双前臂,当地诊断为白癜风,给予患者积极的临床指导,口服白癜风胶囊,交替外用新适确得乳膏和他卡西醇软膏。
皮损处色素的恢复,其黑素细胞来源于(提示 经治疗半年后,颈后和双前臂的皮损完全恢复正常。)
A:周围正常皮肤的激活移行 B:皮损处黑素细胞增殖 C:皮损处表皮干细胞的激活 D:毛囊部位黑素细胞的激活移行 E:皮损处黑素细胞功能恢复 F:真皮内树突状细胞的转化 G:骨髓内产生并移行至皮损处 H:皮损内免疫破坏减少
病历摘要:男性患者,35岁,臀部斑块3年,无瘙痒,皮损向四周缓慢扩展。体查:臀部见直径6cm大小斑块,表明粗糙不平,皮损表面有较深沟纹相隔,挤压时可有脓液从裂隙中渗出。皮损中央见一1cm萎缩性瘢痕。斑块界清,外周绕以红晕。该患者行皮肤病理活检示:聚集成群的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中心干酪样坏死,外围密集淋巴细胞浸润。
疣状皮肤结核“三廓征”是
A:中央网状瘢痕 B:粗糙皮损 C:疣状边缘 D:四周红晕 E:深沟纹相隔 F:脓液渗出
患者女性,45岁,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皮疹1月,并逐渐蔓延至大腿,腹部,臀部和上肢。皮损表现为弥漫性斑疹,类似蜘蛛痣成网状分布,无系统性病变。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上部大量扩张的毛细血管,管壁由内皮细胞组成,未见炎症细胞。
如果就诊时发现此类疾病患者应该做哪些相关检查最有诊断意义
A:尿常规 B:血常规 C:24小时尿蛋白 D:1小时细胞排泄率 E:皮损组织病理
患儿男,62天。足月顺产,母亲妊娠期间和产后无用药史。躯干部红斑,脱屑30天。患儿出生后1个月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臀部散在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红丘疹,逐渐扩大为红色斑片,境界清楚,上覆银白色鳞屑,脱屑后局部红色。继之胸腹部出现类似皮疹。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皮损为大量的白色厚积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提示:角层增厚,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棘层增厚,表皮突向下延长,末端增宽呈棒状,真皮乳头层内毛细血管迂曲扩张,血管周围有少许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
如诊断上述疾病,患儿最典型的皮损特点
A:Nikolsky征(+) B:Auspits征(+) C:Dermatographic test(+) D:Patchtest(+) E:Ramasay-Hunt综合征(+) F:Wickham(+)
男性,10岁,发热一周,并有咽喉痛,最近两天皮肤有皮疹。体检:颈部及腋下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未及,脾肋下1cm。入院时血常规结果为:血红蛋白量113g/L,白细胞数8x10
/L,血小板数213x10
/L,血片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血涂片检查中,可见什么细胞增多
A:异型淋巴细胞 B:淋巴瘤细胞 C:异常组织细胞 D: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 E:涂抹细胞
女性,48岁。病史五年,开始皮损表现为头面及胸背上部散在蝶形红斑,后发展到伴大小不等的浅表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米粒至蚕豆大小水疱,有轻度渗出,鳞屑和结痂。
该病早期皮损类似
A:烫伤样红斑 B:红斑狼疮的蝶形红斑 C:药疹样红斑 D:压疮性红斑 E:荨麻疹样皮损
某女性患者,46岁,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皮疹1个月,并逐渐蔓延至大腿、腹部、臀部和上肢。皮损表现为弥漫性斑疹,类似蜘蛛痣呈网状分布,无系统性病变。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上部大量扩张的毛细血管,管壁由内皮细胞组成,未见炎症细胞。
如果就诊时发现此类疾病患者应该做哪些相关检查最有诊断意义
A:尿常规 B:血常规 C:24小时尿蛋白 D:1小时细胞排泄率 E:皮损组织病理
某男性患者,57岁,因“左前臂进行性肿胀、变硬2个月”来诊。2个月前患者自觉左前臂远端皮肤肿胀、发红,微痒,无发热、疼痛。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1周,效果不佳。半个月前皮损波及手背,手背红肿、发硬,不能捏起,握拳困难,遂来我院就诊。发病前皮损部位无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5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查体:右前臂近腕部及手背、手掌弥漫性肿胀,呈暗红色,界限不清,局部有轻压痛,不能捏起;左前臂中上段屈侧可见长5 cm手术瘢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计数0.57×10
/L;ESR 40 mm/h;肝、肾功能,血糖,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围;ANA、抗dsDNA、抗ENA抗体均(-)。胸部X线片、腹部B超及ECG均正常。
诊断考虑的疾病是 ( 提示 组织病理学浅筋膜炎症、水肿,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血管周围见嗜酸粒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皮下脂肪间轻度纤维化及黏液样变性,慢性炎性细胞灶状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筋膜处有IgG和(或)IgM沉积。左前臂MRI表浅筋膜增厚。)
A:蜂窝织炎 B:肢端硬皮病 C:丹毒 D:嗜酸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E: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F:脂膜炎 G:嗜酸性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