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0岁,有腹股沟斜疝史,剧咳后,突感疝部痛,推之肿块不消失,有肠梗阻症状,6h后由家人抬至医院,患者疼痛已减轻,但仍有触痛肿块,诊断为绞窄疝。
绞窄疝确诊后,应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A:立即手法复位解除绞窄 B:立即手术 C:经必要的术前准备后手术 D:待疝块回纳后手术 E:继续观察变化
患者男, 主因被蜱叮咬后发热4 天入院。3周前去郊外旅游后被蜱叮咬,于入院前4 天出现全身肌肉疼痛,小腿部胀痛。查体:T 39℃ 伴睾丸痛,小便困难,四肢游走性环形红斑,大小约2cmx2cm,逐渐扩大,于2001年2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眼睑轻度水肿,双颌下可触及黄豆粒大小淋巴结,无压痛,四肢散在片状斑疹和环形皮疹,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反射阴性。血象:WBC4.6x10
/L,N0.65,L0.30,Hb100g/L。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急性血吸虫病 B:伤寒 C:莱姆病 D:钩端螺旋体病 E:流行性出血热
吕某,男,26岁,因心悸、严重头痛、过度疲劳与不适,游走性肌肉关节痛,以及周围神经根神经症状来就医,他自述已患病6周,丝毫没有缓解迹象,因不能工作而感到很沮丧。病历记录显示他以前有过相同病史。他3个月前有过一次野营旅游,回来2周后腿上出现红疮,但他记忆中未被硬蜱叮咬过.红疮微微隆起,逐渐扩大形成一片圆形皮损,外缘鲜红,中央呈退行性病变,发热,直径大约5cm,约3周后消退。在皮损刚出现后,检测患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结果呈阴性。在本次检查过程中,医生决定让病人住院治疗,对他进行脊椎穿刺和系列检查,结果显示脑脊液中有淋巴细胞,没有发现中性粒细胞
病人最可能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
A:恙螨叮咬 B:接触传播 C:硬蜱叮咬 D:吸入含病原体的尘埃 E:鼠蚤叮咬
人被带菌蜱叮咬后,会在叮咬部位产生慢性移行红斑的是
A:钩端螺旋体 B:立氏立克次体 C:伯氏螺旋体 D:汉坦病毒 E:森林脑炎病毒
某男性患者,27岁,在收割稻谷后突然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3天就诊。体检:体温38.6℃,睑结膜充血,心率90次/分,两肺(-),按"上感"治疗,3天后症状未见好转,检验:WBC 21.6×10
/L,N 0.90(90%),血清凝集溶解试验效价1:400,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
当用青霉素800000U及链霉素0.5g肌注后30分,病人寒战、高热、头痛、气急,血压11.4/8kPa(86/60mmHg),此时诊断和处理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立即停用 B:为钩端螺旋体病原发症状,继续用青霉素治疗 C:为赫氏反应,立即用氢化可的松300mg静脉滴注 D:为青霉素治疗有效证据,钩端螺旋体被杀灭,继续使用 E:链霉素过敏反应,即刻停用
某男性患者,47岁,2个月前阴茎龟头部曾出现过溃烂,后愈合,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过肿大。最近全身皮肤出现多数红色斑丘疹,且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取病变处皮肤做病理检查,见局部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见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及血管周围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病灶内可找到螺旋体。
该患者的正确诊断是
A:钩端螺旋体病 B:尖锐湿疣 C:梅毒 D:伤寒 E:艾滋病
人被带菌蜱叮咬后,会在叮咬部位产生慢性移行红斑的是()
A:钩端螺旋体 B:立氏立克次体 C:伯氏螺旋体 D:汉坦病毒 E:森林脑炎病毒
人被带菌蜱叮咬后,会在叮咬部位产生慢性移行红斑的是()
A:钩端螺旋体 B:立氏立克次体 C:伯氏螺旋体 D:汉坦病毒 E:森林脑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