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和(或)循环功能不全应用呼吸机支持呼吸的患者,其脱机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来说患者原发疾病和全身情况好转,就应考虑逐渐停用机械通气。
以下撤离呼吸机的指标中,错误的是
A:氧合指数(PaO
/FiO
)>200mmHg B:潮气量(VT)为5~6ml/kg C:呼吸频率(RR)<25次/min D:呼吸频率/潮气量(RR/VT)<150次/min/L E:最大吸气负压(PImax)>-25cmH
O
患者男,36岁,身高172cm,体重92kg。因睡眠打鼾10年伴憋醒1年入院。多导睡眠监测(PSG)提示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专科检查显示口咽腔狭小,软腭低垂I3度,舌根肥大I2度并且双侧咽侧索肥厚。
提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通常包括哪些?
A:长期反复呼吸暂停导致低氧和高碳酸血症 B:肺或(和)体循环__ C:冠心病,心律失常 D:贫血 E:潜在猝死性 F:凝血功能减弱
患者男,34岁,3年前因打鼾伴呼吸暂停,及日间嗜睡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即行UPPP手术,术后鼾声减低,日间嗜睡程度减轻。术后未行任何检查和相关治疗。2年来,日间嗜睡再次加重,且重于手术前。睡眠中有胸部不适及憋气感,并诊断为高血压和冠心病, 并进行相关治疗。
患者经过UPPP治疗后,日间嗜睡再次加重的原因是
A:发生了脑供血不全 B:患有发作性睡病 C: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复发和加重 D:患者体重增加 E:患者咽部发生肿物
患者男,34岁,3年前因打鼾伴呼吸暂停,及日间嗜睡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即行UPPP手术,术后鼾声减低,日间嗜睡程度减轻。术后未行任何检查和相关治疗。2年来,日间嗜睡再次加重,且重于手术前。睡眠中有胸部不适及憋气感,并诊断为高血压和冠心病, 并进行相关治疗。
患者经过UPPP治疗后,日间嗜睡再次加重的原因是
A:发生了脑供血不全 B:患有发作性睡病 C: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复发和加重 D:患者体重增加 E:患者咽部发生肿物
女性,58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住院。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1d后神志已转清,PaCO
由10.6kPa(80mmHg)降至5.1kPa(38mmHg)。
本例患者机械呼吸通气量需要调节,主要根据下列哪一因素
A:随访血气了解pH和有无复合性酸碱紊乱 B:肺静动脉血分流量(Qs/Qt) C:Pa02 D:患者神志状态 E: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PaO
)
患者男,65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活动后气短2年,双下肢水肿1个月。本次入院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呼吸困难3天。查体:桶状胸,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功能测定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下列可作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依据的是
A:慢性肺,胸疾病史 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C: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D:心电图有ST段下移 E: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增大 F:下肢水肿 G: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 H:心电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 I:颈静脉怒张
某男性患者,41岁,因吸入光气后呼吸费力2小时入院,给予面罩吸氧及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呼吸困难加重,予BiPAP无创通气。
若患者需要呼吸机治疗时,其最佳的通气模式是
A:呼气末正压通气 B:压力支持通气 C:压力控制通气 D:容量控制通气 E: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某男性患者,66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活动后气短2年,双下肢水肿1个月。本次入院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呼吸困难3天。查体:桶状胸,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功能测定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以下可作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依据的是
A:慢性肺、胸疾病史 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C: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D:心电图有ST段下移 E: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增大 F:下肢水肿 G: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 H:心电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 I:颈静脉怒张
某女性患者,59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住院,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1天后神志已转清,PaCO
由10.6kPa(80nmfftg)降至5.1kPa(38mmHg)
本例患者机械呼吸通气量需要调节,主要根据的因素是
A:PaO
B:肺静动脉血分流量(Qs/Qt) C:随访血气了解pH和有无复合性酸碱紊乱 D:患者神志状态 E: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
)
某女,59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住院。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1d后神志已转清,PaCO
由10.6kPa(80mmHg)降至5.1kPa(38mmHg)。
本例患者机械呼吸通气量需要调节,主要根据以下哪一因素
A:随访血气了解pH和有无复合性酸碱紊乱 B:肺静动脉血分流量(Qs/Qt) C:Pa0
D:患者神志状态 E: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P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