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检测酮体的标本,错误的是
A:定性检测主要针对乙酰乙酸 B:尿液中细菌会降解乙酰乙酸 C:酮体定性多采用尿液标本 D:采血后应在20min内分离标本 E:血标本不可做定性检测
临床上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最为直观的是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但是由于实验室环境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作为常规检测进行开展。
下面有关病毒检测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叙述错误的是
A:应在急性期或发病初期根据病毒感染部位采集标本 B:标本应快速运送,立即处理和接种 C:有些标本如粪便等成分较复杂,需经粗提,提纯和浓缩等复杂处理过程方可进行培养 D:不能立即处理和接种的标本应置4 ℃保存 E:肝素抗凝全血,脑脊液,胸腔积液,水痘液以及尿液均可直接用于病毒培养
患者女,45岁,因疲倦,食欲减退,恶心和感冒症状就诊,右上腹部感觉不适,有输血史。查体:心,肺(-),腹软,无腹腔积液,肝,脾肋下未及。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T 36.7 ℃,P 75次/min,BP 120/80 mmHg。实验室检查:TBiL 63 μmol/L,AST 36 U/L,ALT 70 U/L,A/G为2.0,抗-HCV抗体阳性。
HCV-RNA定量检测标本的要求是
A:血浆 B:全血 C:如不能及时检测标本应置于-20 ℃保存 D:如不能及时检测标本应置于-4 ℃保存 E:如不能及时检测标本应置于室温保存
气相色谱法可检测的样品是
A:仅能检测气体标本 B:仅能检测液体标本 C:仅能检测固体标本 D:气体、液体、固体标本均能检测 E:气体、液体、固体标本均不能检测
某男性患者,年龄28岁,因骨折,拟行外科手术,备血800毫升。现将患者血液标本按国家要求送检,准备进行传染病四项检测。
检测抗HIV有筛查和确认程序,对于筛查程序正确的描述是
A:对血液检测一般使用HIV1/2混合型ELISA试剂 B:如标本呈阴性反应,则作HIV抗体阴性(-)报告 C:如呈阳性反应,需重抽标本使用原有试剂重新检测 D:如重复检测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则报告为"HIV抗体待复检" E:需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
赵某,女,44岁,因疲倦、食欲减退、恶心和感冒症状就诊,右上腹部感觉不适,有输血史。查体:心、肺(-),腹软,无腹腔积液,肝、脾肋下未及。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T 36.7 ℃,P 75次/min,BP 120/80 mmHg。实验室检查:TBiL 63 μmol/L,AST 36 U/L,ALT 70 U/L,A/G为2.0,抗-HCV抗体阳性。
HCV-RNA定量检测标本的要求是
A:血浆 B:全血 C:如不能及时检测标本应置于-20 ℃保存 D:如不能及时检测标本应置于-4 ℃保存 E:如不能及时检测标本应置于室温保存
某男性患者,26岁。因骨折,拟行外科手术,备血800毫升。现将患者血液标本按国家要求送检,准备进行传染病四项检测。
检测抗HIV有筛查和确认程序,对于筛查程序错误的叙述是
A:对血液检测一般使用HIV1/2混合型ELISA试剂 B:如标本呈阴性反应,则作HIV抗体阴性(-)报告 C:如呈阳性反应,需重抽标本使用原有试剂重新检测 D:如重复检测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则报告为"HIV抗体待复检" E:需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
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9/m3。
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前需进行气体检测,通常检测的气体应包括( )。
A:可燃气体 B:有毒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E: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