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5岁为确诊皮肌炎住院患者,经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支持治疗月余病情基本稳定,肌力明显恢复,近1周来患者诉干咳痰少,偶有泡沫样痰,有轻度胸闷,体温37.8℃。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呈间质性改变,血WBC11.9x10/L,中性78%。已送血细菌培养,痰直接镜检,痰培养。

血培养阴性,痰直接镜检为成群芽胞和假菌丝,你认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肺炎 B:念珠菌性肺炎 C:支原体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过敏性肺炎 F:肺癌

临床上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最为直观的是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但是由于实验室环境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作为常规检测进行开展。

下面有关病毒检测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叙述错误的是

A:应在急性期或发病初期根据病毒感染部位采集标本 B:标本应快速运送,立即处理和接种 C:有些标本如粪便等成分较复杂,需经粗提,提纯和浓缩等复杂处理过程方可进行培养 D:不能立即处理和接种的标本应置4 ℃保存 E:肝素抗凝全血,脑脊液,胸腔积液,水痘液以及尿液均可直接用于病毒培养

临床上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最为直观的是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但是由于实验室环境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作为常规检测进行开展。

不适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A:细胞培养 B:鸡胚培养 C:动物接种 D:组织块培养 E:直接培养

临床上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最为直观的是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但是由于实验室环境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作为常规检测进行开展。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是病毒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方法繁杂,对技术,设施要求高,需时较长,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开展存在困难,不需要选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技术的情况是

A:研究病毒生物学性状或流行病学调查 B:常规观测临床治疗效果 C:鉴别不同病毒所致具有相同症状的疾病,以明确病原学诊断 D:病程长,诊断困难,疑似病毒感染 E:监测减毒活疫苗回复毒力突变株的出现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下列鉴定结果为最佳鉴定的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下列鉴定结果为好的鉴定的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以下鉴定结果为最佳鉴定的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以下鉴定结果为好的鉴定的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某男性患者,66岁,为确诊皮肌炎住院患者,经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支持治疗月余病情基本稳定,肌力明显恢复,近1周来患者诉干咳痰少,偶有泡沫样痰,有轻度胸闷,体温37.8℃。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呈间质性改变,血WBC11.9×10/L,中性78%。已送血细菌培养、痰直接镜检、痰培养。

血培养阴性,痰直接镜检为成群芽胞和假菌丝,你认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肺炎 B:念珠菌性肺炎 C:支原体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过敏性肺炎 F:肺癌

在对临床样本进行细菌学检验时,常采用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动物实验等。对于粪便标本细菌学常规检测时一般不采取的方法是 ()

A:分离培养 B:直接涂片镜检 C:血清学试验 D:分子生物学试验 E:动物试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