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A:民族矛盾 B:民族的社会原因 C:民族差异 D:民族交往
下列民族中属原生形态的民族是:()
A:回族 B:汉族 C:达斡尔族 D:美利坚民族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与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根本区别在于()。
A: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 B:主__坚持一切民族的平等 C:主__坚持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 D: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家与民族的区别()
A: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B:国家和民族的表现形式不同 C:国家和民族的稳定性不同 D:国家的消亡与民族的消亡规律不同
民族观是对()的基本看法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
A:民族和民族问题 B:民族 C: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29~132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__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阐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时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文中提及的“发展观”说明了( )
A:GDP是最重要的发展目标 B:发展观本身在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以发展生产力为最重要目的 D:人的全面发展是需要客观基础的
根据所给图1和文字资料回答以下几题。我国2007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毕业生44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0万人,在校生2000万人,毕业生530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40万人,在校生2522万人,毕业生788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869万人,在校生5736万人,毕业生196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36万人,在校生10564万人,毕业生1870万人。我国2006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46万人,在校生1739万人,毕业生37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48万人,在校生1809万人,毕业生476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71万人,在校生2515万人,毕业生727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930万人,在校生5958万人,毕业生207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29万人,在校生10712万人,毕业生1928万人。
从全国31个省份共抽取78所高院校21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道德类涉及道德品质或者关系的题目中,当提问:“你最看重人的哪3种品质或关系”,选择比例前五名的选项依次是“诚信”、“关爱”、“宽容”、“负责任”和“沟通”,选择比例依次为74.70%、65.40%、65.17%、49.49%、35.89%。前五名的选项均为积极道德意识;而当提问改为:“你觉得现在的人实际上哪3种品质或相互关系居多”,选择比例前五名的选项则依次为“相互利用”、“冷漠”、“不负责任”、“欺诈”、“关爱”,选择比例依次为62.49%、54.86%、43.52%、34.64%、29.19%,前五名的选项有4项是消极道德意识。虽然,大学生的道德期许与现实道德有很大的落差,这并不影响大学生保持良好的道德习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爱护公共卫生上,选择“随手扔掉”的仅占3.5%;乘车时对老弱病残人士让座的态度上,自认会“主动让座”的达79.0%。调查主要从爱国与民族意识,文史哲常识和文化与生活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调查显示,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当问到“被误认是日本或者韩国人时”,高达92.0%的大学生认为会“声明是中国人”,只有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干脆回答是”,也只有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保持“沉默”。在爱国观念上,大学生对于我国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表示“立志为国争光”的占55.7%,表示“对社会风气不满”的占33.3%,而表示“无所谓”的占11.0%。理想信念是文化和生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多年培养教育的栋梁之才,理想是引领人生前进的重要航标,在树立人生理想问题上,选择“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大学生占65.8%,选择“有理想,但觉得要实现很困难”的占30.6%,而选择“无所谓理想,每天能过得去就行”的占3.7%。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有明确的理想抱负,但仍有不少的大学生对于如何实现理想抱有消极的态度。问卷还进而考察大学生的信念观,信念是激发一个人奋发进取、实现理想的重要支撑力量。自认“总是有信念支持”的大学生占40.4%,而自认“有时有信念支持”的大学生多达52.8%,大部分大学生在人生信念这个问题上还处于摇摆状态,既想努力向前,同时又有畏难情绪。
从爱国与民族意识、文史哲常识和文化与生活价值观考察,发现()
A:大学生有人生的理想信念,但缺少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 B: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某些方面落后的现状持消极态度 C:大学生具有强烈爱国与民族意识、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健康的文化情趣,但理想信念摇摆不定 D: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爱国与民族意识强,学识丰厚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事务自决 C:民族区域自治 D: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马克思主义的五观都有哪些?( )
A:国家观 B:民族观 C:历史观 D:文化观 E:zōng jiāo 观 F: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