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场直播中,既有传统挑大梁的50岁左右的京剧行当、流派的领军人才,也有30岁到40岁的正年富力强的活跃于舞台的优秀人才,还有20岁左右极富潜力初出茅庐的新秀,3个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层次 各有千秋 B:群体 相得益彰 C:阶段 十步芳草 D:梯队 人才济济
古往今来的科技创新实践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是
A: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立者 B: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导者和开拓者 C: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D: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决定力量
据我国教育专家的统计,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960年,世界上共有1243位科学家、发明家做出1911项重大科技发明。
根据这些科技人才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年龄制成的科技人才成功曲线图如下:
能由上图获得支持的说法是()。
A:20岁以下的人不可能有重大发明创造 B:每个人的发明创造都是在中青年时期做出的 C:每个科技人才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年龄是25-45岁 D:科技人才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年龄大多是在中青年时
据我国教育专家的统计,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960年,世界上共有1243位科学家、发明家做出1911项重大科技发明。
根据这些科技人才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年龄制成的科技人才成功曲线图如下:
能由上图获得支持的说法是()。
A:20岁以下的人不可能有重大发明创造 B:每个人的发明创造都是在中青年时期做出的 C:每个科技人才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年龄是25-45岁 D:科技人才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年龄大多是在中青年时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一方面离不开激发民智,汇聚民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高端人才的关键作用。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聚集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努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夯实人才基础,为提升综合国力注入强大推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才是创新的一部分 B:人才是创新的特点 C: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D:人才是创新的原因
以下是反映我国人才资源现状的一些数据:在高层次人才方面,两院院士由刚建院的233人和96人,发展到2003年的688人和663人。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2003年中国科技人员总数达320多万人,比1993年增长近1/3。从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学历来看,从1999年到2003年本科人才的比例由18.1%上升到24.2%。从全国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变动来看,1990年国有企事业单位总人数为9443万人,到2003年降到5575万人,但是,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却由1080.9万人增长到2174万人。以平均每万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来看,1990年为1144.7人,到2003年增为3899.5人。
在全国29个专业技术系列中。高级职称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总计为157.3万人,仅占人才总量的5.5%。
目前,我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仅占35%,远低于美、英的80.8%和61.4%。我国高级技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仅占5%,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超过35%。
我国1993年科技人员总数约为( )。
A:185万人 B:218万人 C:232万人 D:240万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表1:1901年至1986年获诺贝尔奖5人以上的18个国家
表2:世界科技人才密度表(人/平方公里)
表3:世界科技人才密度表(人/百万人口)
全世界范围内,高科技人才高地集中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欧洲 D:美洲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以下是反映我国人才资源现状的一些数据:在高层次人才方面,两院院士由刚建院的233人和96人,发展到2003年的688人和663人。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2003年中国科技人员总数达320多万人,比1993年增长近
。从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学历来看,从1999年到2003年本科人才的比例由18.1%上升到24.2%。从全国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变动来看,1990年国有企事业单位总人数为9443万人,到2003年降到5575万人,但是,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却由1080.9万人增长到2174万人。以平均每万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来看,1990年为1144.7人,到2003年增为3899.5人。在全国29个专业技术系列中,高级职称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总计为157.3万人,仅占人才总量的5.5%。目前,我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仅占35%,远低于美、英的80.8%和61.4%。我国高级技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仅占5%,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超过35%。
我国1993年科技人员总数约为:()
A:185万人 B:218万人 C:232万人 D:240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职业培训是_______劳动者技能水平和促进就业、_______就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职业培训,加速____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结合本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②对本市紧缺、企业急需的非本市户籍的技师、高级技师,可参照有关规定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对在京工作3年以上、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且取得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来京务工人员,经本市引进人才综合评价为优秀的,可从外省市直接引进。继续加大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引进力度,获得或培养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的教师,可从外省市直接引进;对职业院校急需紧缺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通过了本市引进人才综合评价的,可从外省市引进,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动和区域合作机制,鼓励高技能人才通过咨询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对企业、职业院校根据生产和教学需要引进、聘用的国外专家和留学生,享受本市有关人才的优惠政策。
③积极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大适应首都发展需要的新职业(工种)标准开发力度,及时更新、完善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工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务和统一证书”的原则,优化运行机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专业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水平和质量。健全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完善“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任”的考评机制,进一步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完善多层次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机制,每年举办不少于30个职业(工种)的行业、地区性职业技能竞赛,每3年举办一次全市性职业技能竞赛。
根据本文,下列哪位属于可从外省市直接引进的人才( )[2017增]
A:杨某,非北京户籍,是北京市某企业急需的高级技师 B:李某,已在京工作6年,经引进人才综合评价为优秀 C:刘某,符合北京某职业院校急需紧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要求 D:张某,她所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