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____在强调不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色彩
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自觉
③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
④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身份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经济在增长,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在坚守。韩国的主要节日和中国一样,大多也是植根于农耕时代,但是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确定将低消耗、无污染、立足于创新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支柱加以扶持。数据显示,2010年韩国文化产业规模为72.58万亿韩元,约占当年GDP的6.2%。
政府鼓励民居拥有者继续在传统的瓦房和草屋里生活,建筑外观不能被随意改变,以形成体现传统乡土风情的“民俗村”。各级政府和民间团体还举办“文化遗产年”“旅游年”等活动,设立“泡菜节”“假面舞节”等年度庆典来进一步宣传韩国传统文化。
为发掘韩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韩国还专门设立了“无形文化财产厅”,组织专家发现并认证值得保护的传统文化项目。韩国传统的说唱、假面舞、造纸等传统手工艺、宫廷御膳、礼仪、传统风俗节庆、传统医药等被当做“无形文化财产”加以保护。
此外,韩国还善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手段相结合,创造新价值。电视剧《大长今》中的饮食文化,《新娘18岁》中的家族文化和婚俗文化等,包含了众多的韩国饮食、服饰、医学、婚恋等传统文化因素。除电视剧出口获得的一次性收益外,韩剧还带动了旅游热、韩式美食养生热和韩国传统文化体验热,创造了极大的综合效益。在韩剧中,传统的文化元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韩国的年轻人打扮时尚而现代,在地铁里、公交车上,他们听着喜欢的音乐,与西方年轻人一样喜欢NBA、喜欢互联网,但是在传统节日和结婚时却一定要穿韩服、化韩妆,而不是披婚纱、化现代妆。政府的投入、各项政策的实施、根植在国民思想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一大批民族文化者的努力工作等,推动着这个国家生机勃勃的传统文化发展。10万人口的东海市,有政府建设的免费开放的各种传统文化博物馆6个,在博物馆和民族特色公园里,无论是不是节假日,最多的参观者是中小学生。景福宫里有个主题展览,从韩国人的出生、长成、结婚、工作、花甲祝寿、去世及葬礼等韩国人一生中的重要节点,都细腻具体地展现出来,尤其是礼节、服饰、饮食文化体现得最充分。
南宋思想家朱熹曾言: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请你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增强民族自信,重建节日文化”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40分)
要求:主题正确,内容丰富,论证深入,语言流畅,900~1000字。
A:@B. C:@D.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2017真题]
A:文化自信的内涵 B: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C:文化与国运兴衰的关系 D:优秀作品必须体现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____在强调不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色彩
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自觉
③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
④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身份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2017真题]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____在强调不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色彩
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自觉
③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
④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身份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大国崛起不是民族性口号和单一的愿望,文化创新和可持续输出是它的重要软实力地基。 
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将整个社会资本分成三个资本域: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就“经济资本”而言,如今,中国在落入低谷后已经走上了复苏之路。这种复苏使得中国的身份变得空前复杂。关键问题不在于我们的科技经济,军事崛起,而在于我们的文化身份不清。这就说明中国的“文化资本”还不丰富,需积极进行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的积累和创新,通过经济崛起与文化创新共同提升中国新世纪大国地位
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格局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东方文化丧失了自己的声音,只能沦为西方现代性的边缘或附庸。中国在古今中西四个维度之间[①],人们一方面在忘记中国自身的传统,一方面对西方这一他者总是[②]。向西方学习并没有获得西方文化的内在特性,反而往往通过西方抹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没有文化的凝聚力,文化身份[③]就将出现问题。在经济起飞之后,全盘西化之中还有什么能够代表东方文化?如果我们没意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崛起速度越快,文化则越弱
文化要去“化”,国家冲突要去“解”,当代思想战略要去“行”。然而,在大众媒体的炒作中,今天满地的“文化侏儒”和消费享乐主义者,却少有能够担当“天下”的大气象者。这意味着,中国文化在新一轮文化竞争中有可能处在不利的地位。事实上,文化殖民、语言殖民、精神生态失衡是当代最大的文化病症,这种病症造成了国人的文化自卑主义和文化失败主义情结。这一局面必须加以改观,否则文化软实力竞争就落不到实处
中国文化正在成为国际上受尊重的文化实体,并由东方向西方传播而成为人类新的文化感受方式。我们必须思考人类的未来是否可以将东西方文化中精神相通的要素整合起来,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消除文化误读,发现差异性文化之间的心灵相似性,拿出巨大的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生态失衡问题,让人类走向新世纪绿色生态的自然和社会
守正创新是新世纪中国崛起的文化战略。新世纪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应该“走出去”而成为人类的和世界的
总观全文,哪项不属于“守正创新是新世纪中国崛起的文化战略”的内容?()
A:增加中国的文化凝聚力 B:着力消减国人的“文化自卑主义和文化失败主义情结” C:通过经济的崛起,发挥文化影响力 D:整合东西方文化的共通处,使人类精神生态失衡问题得到解决
据我国统计部门调查,1997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在县和县以上城市就业半年以上的人数已经达3400万人,劳动力就业的文化水平、地区分布及就业领域大致如下: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是小学及以下的有750万人,为总量的22%;初中的有2180万人,为总量的64%;高中及以上的有470万人,为总量的14%。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地区是东部地区的有1940万人,为总量的57%;西部地区的有620万人,为总量的18%。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领域是工业、交通、运输业的有1150万人,为总量的34%;服务业(含垃圾搬运等)的有510万人,为总量的15%;商业饮食业的有340万人,为总量的10%;其他行业的有1400万人,为总量的41%。
进城农民的文化水平是()。
A:本科毕业为多数 B:高中文化水平为多数 C:初中文化水平为多数 D:小学文化水平为多数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和艺术潮流中,丧失民族特性的艺术家和作品都会成为外来艺术的附庸和追随者。这不但使民族文化处于被改造的弱势地位,还会让艺术家丧失民族自信心,这样的创作无疑也是缺乏活力的。近些年,当代绘画的活跃和繁荣,不仅仅得益于艺术家日益扩大的视野和活跃的创作思想,更得益于中国艺术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挖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艺术创作离不开民族特性 B:艺术家应该保持民族自信心 C:绘画的繁荣得益于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 D:民族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____,要求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这“四个自信”具体是指_____。(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理念自信 E:文化自信
全党同志必须把( )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A: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B:对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C:对__思想的信仰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