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深环境论中的环境整体主义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责任,以及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范。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汲取了生命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等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承认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内在价值,但又不把内在价值仅归于自然自身,而提高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这样,由于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那么,不管是人类,还是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关怀。
根据文章,以下对“深环境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归于自然本身,它强调人类的“道德代理人”的责任 B: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自然与人同样处于道德主体地位 C: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应归于自然本身,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D: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工具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人类是环境的管理者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有( )
A:人依附于自然,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B:人类要繁衍,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道路 C: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D: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 )。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消除自然灾害
材料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72-75 题。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部分, 它不仅是中医人的, 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甚
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藏。 近一百年来, 许多人固执地相信用西医的方法可以发掘和提高中医,
这使中医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
德国慕尼黑大学曼 ?波克特教授是著名医学家、汉学家,既熟悉西医,又坚持研究中医
几十年。他在接受《科技中国》记者的专访时说: “我一再强调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
是我几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 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 其
根源是有文化自卑感。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医药科学。而西医学的
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 ”的确,中医学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它的
理论并不落后,甚至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的人,把人的发展看作是大自然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 “人以天地
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必须通过 “升降出入 ”,与大自然不断交换物质,以此保持生命的
正常状态。 人内在的脏腑与自然天地四时之气相通相应, 平衡协调, 这是从生态和谐的角度
认识生命。同时,中医学强调 “天地之间人最贵 ”,人是有精神灵魂的,精神寓于形体之内,
是形体的主宰。中医的诊疗措施完全是以人为本,望、闻、问、切的诊判方法体现出中医是
地地道道的人的医学,也实实在在透射出中医包蕴的人文精神。
中医认为人体经常处于 “健康 ”与“疾病 ” 两种状态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因此中医说的疾
病,多不是固定不变的病灶,而是可以转化的不健康状态。有些疾病已成病灶,中医也强调
病灶的可转化性,比如,胸痹虽然略同于冠心病,但是,中医认为它是可通的 “痹 ”,而不是
具体病灶形态。 一个人的气滞、 痰凝、血瘀, 虽然都可能形成病灶, 但中医强调其可散可消,
着眼点在可转化,而不是研究病灶内部结构。这样动态辨证的认识疾病,与西医的 “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 ”是完全不同的。
人类生命现象是极为复杂的,疾病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过程。中医重视研究 “复杂 ”,把
天时地利、人体素质、饮食劳倦、情志苦欲、治疗反应等等,都纳入进来观察疾病,作为疾
病判断治疗的依据。 而且中医主张在没有形成病灶之前, 就要根据征候, 辨证论治, 推崇 “治
未病 ”,而这正是未来医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医药学是一个独特的学术体系, 现代中国人还远没有认识到它的优秀价值, 我们应该
正确认识中医,大力宣传和发展中医药学,弘扬伟大的中医传统文化。
下面不能支持中医认为 “人是自然的人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的一项是
A:中医把人的发展看作是自然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 B:中医强调天地之间人最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体现出中医是人的医学 D:中医认为人内在的脏腑与自然天地四时之气相通相应 ,平衡协调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 ______ 推
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
A:城市化格局 B:农业发展格局 C:生态安全格局 D:自然岸线格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 ______ 推
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
A:城市化格局 B:农业发展格局 C:生态安全格局 D:自然岸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