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机动车有下列()行为的,不适用“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二百元罚款”的规定。
A: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的 B:按规定使用灯光、警报器、标志灯具的 C: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D: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指示的
下列选项对警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警告是行政处罚主体对违法行为人所作的遣责与告诫,防止其继续违法的一种处罚措施 B:警告一般适用于情节比较轻微但又应予处罚,未造成具体损害结果的违法行为 C:警告具有对被处罚人遣责和告诫的双重作用 D:警告可以适用任何违法行为
人民警察判明有紧急情形,经警告无效后必然可以使用武器的情形不包括( )。
A:劫持航空器 B:以暴力方法抗拒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C:在押人犯脱逃 D:劫夺在押罪犯
下列关于警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警告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以书面形式提出的谴责和告诫 B:警告适用于初犯、偶犯或情节轻微、认错态度不好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C:警告也可剥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实体权利 D:警告只适用于自然人
某甲在旁听其兄过失杀人一案审判时,违反法庭秩序,而且不听审判长的警告制止,情节严重。对此法庭采取的哪些行为需要经法院院长批准
A:警告 B:拘留14日 C:强行将某甲带出法庭 D:决定对某甲追究刑事责任
下列关于警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警告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或经授权、委托的组织依法对行政违法行为人进行谴责和告诫对其声誉造成一定损失的处罚措施,是国家对行为人行为性质所作出的正式评价 B:警告的主要特点是对违法者给予名誉、荣誉、信誉或者精神上的惩戒,具体剥夺或者限制了行政违法行为人的一些实体权利 C:警告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D:警告主要适用于情节比较轻微、未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
下列选项对警告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警告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或经授权、委托的组织依法对行政违法行为人进行谴责和告诫对其声誉造成一定损失的处罚措施,是国家对行为人行为性质所作出的正式评价 B:警告的主要特点是对违法者给予名誉、荣誉、信誉或者精神上的惩戒,具体剥夺或者限制了行政违法行为人的一些实体权利 C:警告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D:警告主要适用于情节比较轻微,未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玛之间。相反,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具有合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到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50年里1/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持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A: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B: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 D: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具有合作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