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先进的人类社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建设中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结果 C: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们对良好生态的享受、保持和利用 D: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否定和摒弃

生态文明的形成是从自然权利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地协调的高级阶段。

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是将生态文明的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生态法规,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护。

低碳社会方式的价值体系包括()。

A:生态文明的环境观 B:生态文明的物质观 C:生态文明的效率观 D:生态文明的公平观 E:生态文明的幸福观

首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以“()”为主题

A: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变革与转型发展 B:生态文明绿色转型 C:生态文明重在践行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其不包括()

A:社会生态 B:政治生态 C:文学生态 D:文化生态

建设生态文明,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下列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建设生态文明要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 B:建设生态文明要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建设生态文明要以企业盈利为根本出发点 D:建设生态文明要转变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方式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传承奥运遗产,弘扬奥运精神, ,进而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让我们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建设绿色北京做出贡献。

A: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B: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C:传播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生态文明理念 D:普及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生态文明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当生态文明因子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因素时,人类文明也就实现了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

西方的工业文明从其产生的时候起就因其弊端而成为许多思想家反思和批评的对象。对生态文明的选择,可以说是人类对灰色文明泛滥和恶果的积极反思以及在推崇绿色感召下的积极实践,它大大拓展了人类文明的含义和内容。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成的。人不能选择脱离自然的道路,只能选择某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能力空前提高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和谐。生态文明发展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人类开始了为有效遏制生态危机,为自己重建一个可以使儿孙万代永续发展的绿色家园做了一次有益的伟大尝试。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评价自然物种的非经济价值时,要承认物种有其自身天然生存的权利。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井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价值观并不能仅仅以人本身为最终目标,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见许的范围。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协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与幸福。但是,功利与幸福及其程度的界定又是由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生态文明的伦理道德是以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系统正常运转,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状态为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人类其他的一切行为,首先必须以服从这一道德准则为前提。重新学习在地球上生活的艺术,生态先于一切,告别传统的“物质主义”,这是生态文明条件下生态伦理道德的主题。生态文明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发展的结构理论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中加上“生态环境”,建立起“四领域”的总体框架。

(节选自李景源的《生态文叫》)

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生态环境为主要特征的人类文明形态。

B.生态文明是高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自然和社会文明形态。

C.生态文明是一种主张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人是自然一部分的文明形态。

D.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基础上的文明形态。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价值观来看,生态文明不以人本身为目标,认为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

B.生态伦理道德的主题是人类重新学习在地球上生活的艺术,生态先于一切,告别传统的“物质主义”。

C.生态文明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社会结构。

D.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泛滥及其带来的恶果的反思以及在推崇绿色感召下的积极实践的结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文明”要求,人类要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与幸福,必须使自身与自然协调和谐相处。

B.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以原始产业为核心的文明则就是原始文明。

C.人类文明要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必须使生态文明因子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因素。

D.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因此它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相比是进步的。

1.C(A“生态环境”应为“生态产业”;B“高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当;D“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基础上”不当)

2.A(原文是“不能仅仅以人本身为最终目标”。)

3.B(无中生有,再说,原始社会没有产业。)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