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某为某教育委员会主任,利用职务便利,通过伪造民办教师名册,从1998年2月贪污2300元,1999年5月贪污1800元,2000年11月3400元。对于甲某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属于连续犯构成贪污罪 C:属于继续犯构成贪污罪 D:属于牵连犯构成贪污罪
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以“如果贪污腐化,就会构成犯罪”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A:没有贪污腐化 B:构成犯罪 C:并未贪污腐化 D:未构成犯罪 E:贪污腐化
已知“有的贪污罪是过失罪”为假,根据对当关系原理,可以推知以下判断为真的有()。
A:有的贪污罪不是过失罪 B:所有的贪污罪都是过失罪 C:所有的贪污罪都不是过失罪 D:并非有的贪污罪不是过失罪 E:并非所有的贪污罪都是过失罪
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从“所有的贪污罪都不是过失犯罪”可以推出()。
A:所有贪污罪都是过失犯罪 B:有些贪污罪是过失犯罪 C:有些贪污罪不是过失犯罪 D:并非有些贪污罪是过失犯罪
与“并非只有贪污,才犯罪”这一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A:贪污,并且犯罪 B:贪污,并未犯罪 C:没贪污,却犯罪 D:没贪污,并且没犯罪
如有收费人员贪污通行费,对贪污者除追回贪污金额外,扣发相当于贪污款()的工资,情节严重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的处分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下列关于贪污罪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于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B: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情节较重的,仍然作为犯罪处理 C: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D:甲伙同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利用乙的工作便利,骗取国有财产,乙构成贪污罪的共犯,甲因不符合贪污罪的主体要件,不能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可以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贪污犯都是爱财的,人人都是爱财的,所有的贪污犯都是目光短浅的。由此可见( )。
A:人人都是贪污犯 B:有些爱财的是目光短浅的 C:目光短浅的都是贪污犯 D:爱财的都是贪污犯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 )处罚。
A:累计贪污数额 B:每次贪污的数额 C:最后一次贪污数额 D:第一次贪污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