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发布平台,它似乎自出现之日起就被冠以最自由的光环,被公众视作饱享言论自由权表达的良器。遗憾的是,微博__,微博谣言,微博谩骂等乱象丛生,伴之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屡禁不止。关于言论自由及其界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微博行为的底线就是不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 B:法律是限制微博言论自由的唯一有效手段和边界,且立法法规定,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C:微博行为是言论自由的具体活动,侵权法的相关具体条文对言论自由进行限制,这是对基本权利的最常见限制方式 D:合理的法律限制不仅能促进微博行为中言论表达自由的制度化,法律化,还可以协调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为了保证人大代表履行其职务,__授予他们()和人身特别保护权。
A:言论自由权 B:特定问题调查参与权 C:言论免责权 D:法律草案表决权
我国__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此项权利被称为( )。
A:言论自由权 B:豁免权 C:表决权 D:言论免责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造成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其原因在于这两种权利存在着交叉重叠。言论自由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来表达的,保障言论自由的宗旨在于使言论者尽可能言期所知,充分地表达其思想,以发挥言论自由的政治和社会功能,侧重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名誉权保护的客体是名誉,名誉是社会对特定人的一种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式也同样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但名誉权更侧重于个人利益及其个人在私生活中的自主权,它的目的不在于使言论者尽其所言,而在于规范和约束言论,使其不至于揭露他人隐私、诽谤他人名誉。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冲突”。
言论自由和名誉权的价值和功能,其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它们对于民主政治和健康的社会同样重要。当言论自由和名誉权这两种代表着不同利益和不同价值的权利发生冲突时,法律所提供的并不是均等的保护,而是由其所依据的利益决定保护的范围与力度。当一般公民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发生冲突时,应当更多地保护一般公民的名誉权;如果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发生冲突时,则应当强调言论自由,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适当弱化;当言论自由和法人的名誉权保护发生冲突时,应给予言论更多的自由度,让它能够更多地反映、揭露法人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尤其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言论自由和名誉权的冲突方面,美国的“沙利文案”是典型的判例。《纽约时报》1960年3月29日刊登了一则付费广告,称亚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市警察使用暴力对付反对种族歧视示威的黑人学生,蒙哥马利市管理警察局的官员沙利文向法院控告《纽约时报》和四名黑人牧师刊出的广告损害其名誉,犯有__,要求赔偿50万美元,州法院判决被告应向原告支付这笔赔偿费。《纽约时报》遂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最高法院的判决驳回了州法院的原判,提出了“真正的恶意”的原则,即政府官员指控媒介损其声誉和失实,必须证明媒介是出于明知故犯或毫不在意失实与否。这个判例在美国甚至整个西方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从此新闻媒介在报道和评论官员时被赋予了__特许权。
(选自《大众传媒和人格权保护》,作者洪伟。有删改。)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言论自由和名誉权,前者鼓励言论者知无不言,后者规范和约束言论,主张言行相符。
B.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两种权利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因而可能存在互相侵犯的情况。
C.言论自由与名誉权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两者对于民主政治和社会健康都是同样重要的。
D.当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冲突时,法律所提供的保护应该不偏不倚,不伤及另一方的权利。
E.作者从造成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冲突的原因人手,就如何维护两者的权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0.为什么说“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冲突’”?请简析。(4分)
答:
11.在“沙利文案”的司法审理中,最高法院的判决维护了哪一方的权益?并请你谈谈最高法院判决的理由。(3分)
答:
9.(5分)A D(A.名誉权并不“主张言行相符”。D.“不偏不倚,不伤及另一方的权利”有错,法律在保护某一权利的同时,就意味着抑制另一种权利.)
10.(4分)言论自由是为了保障言论自由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在价值取向上,侧重于社会公共利益:(2分)名誉权是为了维护个人的隐私与名誉,在价值取向上,侧重于个人利益。(2分)所以,两者的冲突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冲突”。
11.(3分)维护了《纽约时报》和四名黑人牧师(被告方)的权益。(1分)因为沙利文作为官员属于公众人物, (1分)当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发生冲突时,应当强调言论自由,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适当弱化(除非被告方的言论存在真正的恶意)。 (1分)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由微博发起监督,由主流媒体扩展报道,由纪检部门跟进履职的监督,致使一系列“表哥”“房叔”们的纷纷落马的过程说明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监督权 ②公民有言论表达的政治自由 ③网络反腐逐步成为反腐的主要渠道 ④要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由微博发起监督,由主流媒体扩展报道,由纪检部门跟进履职的监督,致一系列“表哥”“房叔”们的纷纷落马的过程说明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监督权 ②公民有言论表达的政治自由 ③网络反腐逐步成为反腐的主要渠道 ④要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A: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①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下列自 由权
利 ( )
A:出版 B:罢工 C:游行 D:言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下列自 由权
利 ( )
A:言论 B:游行 C:罢工 D: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