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关于依法治国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只需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可实现依法治国 B:依法治国仅要求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机关和官员的权力,而无需约束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C:依法治国要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应将法律作为主要的,排他性的手段 D: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__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以“礼”治国。
A:fó jiāo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是
A: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依法治国要保证对所有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依法进行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__和法律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3题)
A: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 B: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 C:依法治国应当树立__法律的权威 D: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为前提,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长远以来,中国就重视文化立国,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文化的精神。儒释道、诸子百家文化数千年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血脉,影响了各个朝代的主流思想。“仁义礼智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很深。众所周知的如《论语》《大学》等成为数百年来包括帝王在内的治国理政者们的必读书,历史上国家治理者推行“敬天法祖”“以孝治天下”等理念和做法,都是礼治的表现。
中国历史的主流,与其说是人治,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影响下的帝王及士大夫们在治理国家。虽然经历许多次改朝换代,期间也有一些________的帝王,但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________。
在礼治之下,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有法制体系以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比如有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员廉洁奉公,有官员选拔制度以保证任人唯贤,等等。就监察制度来说,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严格详细的规定。对皇帝本身,也不是没有约束制度。比如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虽然最高命令是皇帝诏书,但诏书由中书省拟撰,后经门下省复审。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以“封驳”,也就是把皇帝命令挡回去。“封驳”在汉代已经出现,唐代“封驳”的例子屡见不鲜,宋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明朝来华多年的传教士利玛窦也注意到,“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对法治的推崇,屡见于古代经典。比如《管子》说“法令者,群臣之所共立也”;荀子认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这些思想都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些人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法治,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时期,整个社会能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来进行治理,并实现较长时间的良性运转,至少应说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法治特色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认为“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连《历史的终结》一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发明了好政府”。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治理,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很多不完善乃至糟粕的东西,但我们不应简单以人治抹杀中国古代治理经验,从而失去了取其精华的机会。比如历史上的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经验就值得借鉴。笔者也注意到,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但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根据本文,下列哪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种治国理念( )
A:敬天法祖 B:以孝治天下 C:仁义礼智信 D:四善二十七最
材料1:1978年12月13日,__同志在中__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材料2:1999年1月22日,中__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__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有:“……”
二、__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制国家。……”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__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__第五条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3: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人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__和法律的模范。
——摘自党的十六大{Page}
根据上面资料,回答下列以下题:{Page}
结合三个材料,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认识是错误的?
A:依法治国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B: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法律中心主义”,强调法律在治理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 C: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正确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关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有()。
A: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B:加强__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__权威 C: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D: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下来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B: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C: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D: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下列关于依法治国内涵的阐释,观点错误的是 ( )
A:坚持依法治国内涵首先要依宪治国 B: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__的领导 C:法治是治国之重器,良法乃善举之前提 D:依法治国的唯一出路是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