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8000m2,地下三层,地上三十四层,XX结构,结构钢筋采用HRB400等级,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地上三层及以下核心XXX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局部区域为两层通高报告厅,其主梁配置了无粘结预应力X,X施工企业中标后进场组织施工,施工现场场地狭小,项目部将所有材料加工全部委托给专业加工场进行场外加工。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项目部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编制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中,对材料管理等各种资源管理进行了策划,在资源管理计划中建立了相应的资源控制程序。 事件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包含如下主要内容:①材较加工场地布置在场外;②现场设置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处设置办公用房;③场地附近设置XX宽环形载重单车道主干道(兼消防车道),并进行硬化,转弯半径10cm;④在XXXXX挖400×600mm管沟,将临时供电线缆,临时用水管线置于管沟内,监理工程师认为总平面布置设计存在多处不妥,责令整改后再验收,并要求补充主干道具体硬化方式和裸露场地文明施工防护措施。 事件三:项目经理安排土建技术人员编制了《现场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经相关部门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并组织施工等单位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验收后投入使用。 事件四:本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针对“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大项,可以再本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均制定了详细的推广措施。 事件五:设备安装阶段,发现拟安装在屋面的某空调机组重量超出塔吊XXX(额定起重量)约6%,因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该塔吊进行吊装,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验算后批准用塔吊起吊:起吊前先进行试吊,即将空调机组吊离地面30cm后停止XX,现场安排专人进行观察与监护。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单位做法不符合安全规定,要求修改,对试吊时的各项检查内容旁站监理。 问题:
针对事件二中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正确做法,施工现场主干道常用硬化方式有哪些?裸露场地的文明施工防护通常有哪些措施?
1) (1)不妥:。。。场外;正确:。。。。场内 (2)不妥:一个出入口;正确:两个出入口 (3)不妥:消防通道3.8m;正确:消防通道不小于4m (4)不妥:道路兼作消防通道;正确:不能兼作,要单独设置消防通道 (5)不妥:转弯半径10m;正确: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5m (6)不妥:电缆与临时用水线路在同一侧;正确:电缆线路在另一侧 2)主干道路硬化方式: (1)铺砖; (2)铺废渣; (3)水泥砂浆路面; (4)沥青路面; (5)混凝土地面 3)裸露场地文明施工防护措施:场地四周必须采用封闭围挡,围挡要坚固、整洁、美观,并沿场地四周连续设置。一般路段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 8m,市区主要路段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m。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背景资料 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8000m2,地下三层,地上三十四层,XX结构,结构钢筋采用HRB400等级,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地上三层及以下核心XXX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局部区域为两层通高报告厅,其主梁配置了无粘结预应力X,X施工企业中标后进场组织施工,施工现场场地狭小,项目部将所有材料加工全部委托给专业加工场进行场外加工。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项目部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编制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中,对材料管理等各种资源管理进行了策划,在资源管理计划中建立了相应的资源控制程序。 事件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包含如下主要内容:①材较加工场地布置在场外;②现场设置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处设置办公用房;③场地附近设置XX宽环形载重单车道主干道(兼消防车道),并进行硬化,转弯半径10cm;④在XXXXX挖400×600mm管沟,将临时供电线缆,临时用水管线置于管沟内,监理工程师认为总平面布置设计存在多处不妥,责令整改后再验收,并要求补充主干道具体硬化方式和裸露场地文明施工防护措施。 事件三:项目经理安排土建技术人员编制了《现场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经相关部门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并组织施工等单位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验收后投入使用。 事件四:本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针对“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大项,可以再本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均制定了详细的推广措施。 事件五:设备安装阶段,发现拟安装在屋面的某空调机组重量超出塔吊XXX(额定起重量)约6%,因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该塔吊进行吊装,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验算后批准用塔吊起吊:起吊前先进行试吊,即将空调机组吊离地面30cm后停止XX,现场安排专人进行观察与监护。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单位做法不符合安全规定,要求修改,对试吊时的各项检查内容旁站监理。 问题:
事件四中,按照《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规定,“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大项中,在本工程中可以推广与应用的新技术都有哪些?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钢筋机械锚固技术)等8个子技术(估计2分)
某住宅楼工程,场地占地面积约10000m²,建筑面积约14000m²,地下两层,地上16层,层高2.8m,檐口高47m,结构设计为?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外地企业,在本项目所在地设有分公司。 本工程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经分公司技术部经理审核后,报分公司总工程师(公司总工程师授权)审批;由项目技术部门经理主持编制外脚手架(落地式)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实施。 在施工现场消防技术方案中,临时施工道路(宽4m)与施工(消防)用主水管沿在建筑住宅楼环装布置,消火栓设在施工道路内侧,据路4线5m,在建住宅楼外边线道路中线9m,施工用水管计算中,现场施工用水量(q1+q2+q3+q4)为8.5L/S,官网水流速度1.6m/s,漏水损失10%,消防用水量按最小用水量计算。 根据项目试验计划,项目总工程师会同实验员选定1、3、5、7、9、11、13、16层各留置1组C30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试件在浇筑点制作,脱模后放置在下一层楼梯口处,第5层C30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结果为28MPa。 施工过程中发生塔吊倒塌事故,在调查塔吊基础时发现:塔吊基础为6m*6m*0.9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天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为130kpa,施工单位仅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并据此判断满足安全要求。 针对项目发生的塔吊事故,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不良行为记录,对其诚信行为记录及时进行了公布、上报,并向施工总承包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通报。
1指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外脚手架施工方案、塔吊安装拆卸方案编制、审批的不妥之处,并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1、不妥之处:本工程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经分公司技术部经理审核后,报分公司总工程师(公司总工程师授权)审批。 正确做法:应自工程项目经理审核,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不妥之处二:自项目技术部经理主持编制外脚手架(落地式)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批。 正确做法:应自工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或项目专业技术方案师车头进行编制,报公司质量、技术、安全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报公司总工程师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不妥之处三: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塔吊安装拆卸方案.按规定经专家论证后,报施工总包单位总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宴施。 正确做法:经专家论证后,应报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宴施。
某住宅楼工程,场地占地面积约10000m²,建筑面积约14000m²,地下两层,地上16层,层高2.8m,檐口高47m,结构设计为?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外地企业,在本项目所在地设有分公司。 本工程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经分公司技术部经理审核后,报分公司总工程师(公司总工程师授权)审批;由项目技术部门经理主持编制外脚手架(落地式)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实施。 在施工现场消防技术方案中,临时施工道路(宽4m)与施工(消防)用主水管沿在建筑住宅楼环装布置,消火栓设在施工道路内侧,据路4线5m,在建住宅楼外边线道路中线9m,施工用水管计算中,现场施工用水量(q1+q2+q3+q4)为8.5L/S,官网水流速度1.6m/s,漏水损失10%,消防用水量按最小用水量计算。 根据项目试验计划,项目总工程师会同实验员选定1、3、5、7、9、11、13、16层各留置1组C30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试件在浇筑点制作,脱模后放置在下一层楼梯口处,第5层C30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结果为28MPa。 施工过程中发生塔吊倒塌事故,在调查塔吊基础时发现:塔吊基础为6m*6m*0.9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天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为130kpa,施工单位仅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并据此判断满足安全要求。 针对项目发生的塔吊事故,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不良行为记录,对其诚信行为记录及时进行了公布、上报,并向施工总承包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通报。
2指出施工消防技术方案的不妥之处,并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施工总用水量是多少(单位:L/S)施工用水主管的计算管径是多少(单位mm,保留两位小数)?
2、不妥之处一:消火栓设置在施工道路内侧,距路中线5m。 正确做法: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m 不妥之处二:消火栓在建住宅楼外边线距道路中线9m。 正确做法:消火栓距拟建房屋不小于5m,且不大于25m。 建筑工程消防用水量去10L/S,且建筑面积<50000㎡:[QQ截图20161102134230.gif]
某住宅楼工程,场地占地面积约10000m²,建筑面积约14000m²,地下两层,地上16层,层高2.8m,檐口高47m,结构设计为?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外地企业,在本项目所在地设有分公司。 本工程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经分公司技术部经理审核后,报分公司总工程师(公司总工程师授权)审批;由项目技术部门经理主持编制外脚手架(落地式)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实施。 在施工现场消防技术方案中,临时施工道路(宽4m)与施工(消防)用主水管沿在建筑住宅楼环装布置,消火栓设在施工道路内侧,据路4线5m,在建住宅楼外边线道路中线9m,施工用水管计算中,现场施工用水量(q1+q2+q3+q4)为8.5L/S,官网水流速度1.6m/s,漏水损失10%,消防用水量按最小用水量计算。 根据项目试验计划,项目总工程师会同实验员选定1、3、5、7、9、11、13、16层各留置1组C30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试件在浇筑点制作,脱模后放置在下一层楼梯口处,第5层C30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结果为28MPa。 施工过程中发生塔吊倒塌事故,在调查塔吊基础时发现:塔吊基础为6m*6m*0.9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天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为130kpa,施工单位仅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并据此判断满足安全要求。 针对项目发生的塔吊事故,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不良行为记录,对其诚信行为记录及时进行了公布、上报,并向施工总承包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通报。
4分别指出项目塔吊基础设计计算和构造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不妥之处:塔吊的基础为6mx6mx0.9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正确做法:塔吊的基础为6m×6m×0.9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 不妥之处二:施工单位仅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 正确做法:塔吊的轨道基础和混凝土基础必须经过设计验算,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某工程,实施工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一批工程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审查了材料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了检验,确认材料合格后,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中签署意见后,连同质量证明文件一起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事件2:工程开工后不久,施工项目经理与施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离职,致使施工现场的实际管理工作由项目副经理负责。 事件3:项目监理机构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材料时发现,其《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附件仅附有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类似工程业绩,随即要求施工 单位补充报送分包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格证明材料。 事件4:施工单位编制了高大模板工程地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后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即交由施工单位实施。施工过程中,专业监理工程师巡视发现,施工单位未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且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便立刻报告了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随即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施工单位解释:为保证施工工期,调整了原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施工顺序,保证不存在安全问题。总监理工程师现场察看后认可施工单位的解释,故未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整改措施。结果,由上述隐患导致发生了安全事故。 问题:
指出事件1中施工单位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不妥之处:应该是材料进场后,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原材料报验单,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监理工程师根据合同约定,对该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者做平行检验,合格后,才能够同意使用。
某工程,实施工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一批工程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审查了材料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了检验,确认材料合格后,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中签署意见后,连同质量证明文件一起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事件2:工程开工后不久,施工项目经理与施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离职,致使施工现场的实际管理工作由项目副经理负责。 事件3:项目监理机构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材料时发现,其《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附件仅附有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类似工程业绩,随即要求施工 单位补充报送分包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格证明材料。 事件4:施工单位编制了高大模板工程地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后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即交由施工单位实施。施工过程中,专业监理工程师巡视发现,施工单位未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且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便立刻报告了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随即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施工单位解释:为保证施工工期,调整了原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施工顺序,保证不存在安全问题。总监理工程师现场察看后认可施工单位的解释,故未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整改措施。结果,由上述隐患导致发生了安全事故。 问题:
针对事件2,项目监理机构和建设单位应如何处置?
施工单位应该派遣同等资质、履历与能力的项目经理,并经过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正式进入现场开展工作。
某工程,实施工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一批工程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审查了材料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了检验,确认材料合格后,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中签署意见后,连同质量证明文件一起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事件2:工程开工后不久,施工项目经理与施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离职,致使施工现场的实际管理工作由项目副经理负责。 事件3:项目监理机构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材料时发现,其《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附件仅附有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类似工程业绩,随即要求施工 单位补充报送分包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格证明材料。 事件4:施工单位编制了高大模板工程地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后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即交由施工单位实施。施工过程中,专业监理工程师巡视发现,施工单位未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且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便立刻报告了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随即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施工单位解释:为保证施工工期,调整了原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施工顺序,保证不存在安全问题。总监理工程师现场察看后认可施工单位的解释,故未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整改措施。结果,由上述隐患导致发生了安全事故。 问题:
事件3中,施工单位还应补充报送分包单位的哪些资格证明材料?
还要补充的材料为:资质证书、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分包单位项目经理授权书、安全生产协议、分包合同。
某公司中标承建该市城郊结合交通改扩建高架工程,该高架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宽17.5m,主线长720m,桥梁中心轴线位于既有 道路边线。在既有道路中心线附近有埋深1.5m的现状DN500自来水管道和光纤线缆,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高架桥跨越132m鱼塘和菜地。设计跨径组合为41.5+49+41.5m。其余为标准。跨径组合为(28+28+28)m×7联。支架法施工。下部结构为H型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台(埋深在光纤揽下0.5m),承台下设有直径1.2m,深18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项目部进场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和“满堂支架设计”两个专项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中,项目部认为在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应是不小于支架
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方案内容
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
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项目部邀请了含本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两个专项方案进行论证的结果是否有效?如无效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做法。
论证结果无效。 理由:本项目参建单位人员不得以专家组专家身份参与方案论证,因此项目技术负责人作为专家参加论证错误,专家组应由5人以上单数符合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本论证会只有4人,不符合要求。 正确做法:应自非本项目莹建单位的。名以上,满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方案进行论证,专家组对专项施工方案审查论证时,须察看施工现场,并听取施工、监理等人员对施工方案、现场施工等情况的介绍。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应当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该报告作为专项方案修复完善的指导意见。 专项方案应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并报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实施。
背景资料: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面积18600m2,基坑开挖深度5.5m。该工程由某施工单位总承包,其中基坑支护工程由专业分包单位承担施工。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前,分包单位编制了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专家论证,监理机构认为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均不符合规定,不同意进行论证。在二层的墙体模板拆除后,监理工程师巡视发现局部存在较严重蜂窝孔洞质量缺陷,指令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规定进行修整。主体结构施工至十层时,项目部在例行安全检查中发现五层楼板有2处(一处为短边尺寸200mm的孔口,一处为尺寸1600*2600mm的洞口)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定,责令现场立即整改结构封顶后,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建方进行主体结构部分工程验收前,监理工程师审核发现施工单位提交的报验资料所涉及的分项不全,指令补充后重新报审。问题:
1.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规定,指出本工程的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及专家组织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